
英:/''riːskrɪpt/ 美:/'ˈriˌskrɪpt/
n. 法令;布告;抄件
Puyi, who is just like an outcast, read out the abdicate rescript.
如同喪家之犬的溥儀也隨之神情沮喪地宣讀了退位主诏書。
The same indulgences were made applicable to the souls in Purgatory by a rescript of January 10, 1854.
年1月10日文告内又宣布身處煉獄之靈魂亦可因之得全 大赦。
His Majesty the Emperor has issued an Imperial rescript regarding Japan's acceptance of the provisions of the Potsdam Declaration.
天皇陛下已經發出诏書,表示日本同意接受《波茨坦公告》條款。
With its heavy emphasis on morality and nationalism, the new legislation bears some resemblance to the Imperial Rescript on Education of 1890.
新通過的法案因其對道德以及民族主義的濃墨渲染,它和1890年為教育制定的“帝國诏書”(Imperial Rescript)有幾分相象。
n.|notice/act/ordinance/edict;法令;布告;抄件
rescript(名詞)指由權威機構(尤指君主、教皇或政府)發布的正式書面回複、法令或重寫文件,其核心含義包含三個層面:
指統治者或官方機構對法律請願、咨詢或申訴作出的正式書面回複。例如羅馬皇帝對法律疑問的批複具有法律效力。詞源來自拉丁文 rescriptum(意為"書面回複"),由 re-(回)和 scribere(寫)構成。
在羅馬法中特指皇帝對司法問題發布的書面裁決,直接成為法律依據。現代某些司法體系中仍指最高法院的書面命令,如美國某些州法院的"rescript"即指終審判決文書。
權威來源:Black's Law Dictionary(第11版)定義其為"對法律問題的官方書面解答"。
天主教術語中特指教皇對教義或紀律問題發布的親筆籤署文件,其權威性僅次于教宗通谕(encyclical)。例如教皇庇護九世曾通過rescript批準特定祈禱儀式。
參考依據: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明确區分其與宗座簡函(brief)的法律效力差異。
引申義指對原有文件的修改重寫版本。例如19世紀外交條約的正式謄本(rescript)需經締約國共同認證。當代法律文件修訂中仍保留此用法。
學術支持:劍橋大學Historical Thesaurus 收錄該詞在文書修訂範疇的用法演變。
權威參考來源:
以下是關于單詞rescript 的詳細解釋:
法令或官方命令
指由權威機構(如君主、教皇等)發布的書面命令或決定。例如:
重寫或改寫本
指對文本的重新書寫或修訂後的版本。
若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案例(如溥儀相關用法),可參考具體例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