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pɔm'peii:; -'pei/
n. 龐培(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一古城)
The remains of a Pompeii restaurant!
那一家意大利古都餐館保持!
But nearly half of Pompeii is still buried!
但龐貝城幾乎還有一半還在地下!
A volcano 2 miles away from Pompeii broke out.
2英裡以外的一座火山爆發了來自龐貝城。
Once, Pompeii was a busy city of 22 000 people.
一旦,龐貝城是22 000個人一個繁忙的城市。
This morning we went to a lecture about Pompeii.
今天上午我們聽了一個關于龐貝的講座。
龐貝(Pompeii)是意大利坎帕尼亞大區的一座古羅馬城市遺址,因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Mount Vesuvius)噴發被火山灰掩埋而聞名于世。該遺址完整保存了古羅馬時期城市建築、壁畫及日常生活場景,為研究古羅馬社會提供了珍貴實物資料。以下為詳細解析:
曆史背景與災難事件
龐貝始建于公元前6世紀,原為奧斯坎人聚居地,後受希臘、薩莫奈等文化影響,最終成為羅馬殖民地。公元79年10月24日(最新研究修正了傳統8月24日的說法),維蘇威火山劇烈噴發,火山碎屑流在數小時内掩埋了龐貝及鄰近的赫庫蘭尼姆(Herculaneum),導緻數千人死亡。此次事件被時任羅馬官員小普林尼(Pliny the Younger)詳細記錄于書信中,成為古代火山學重要文獻。
考古發現與文化遺産
龐貝遺址自1748年開始系統性發掘,迄今已揭露約三分之二區域。考古學家發現保存完好的羅馬街道、公共浴場、露天劇場、面包房及私人住宅,其中“農牧神之家”(House of the Faun)以精美馬賽克鑲嵌畫著稱。201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将龐貝列為世界文化遺産,稱其“為古羅馬文明提供了獨特見證”。
社會結構與生活研究
遺址中發現的石膏人體鑄模、塗鴉文字及商業賬簿揭示了古羅馬社會階層、經濟模式與日常生活。例如,斯塔比亞努浴場(Stabian Baths)展現了羅馬人公共洗浴文化,而“悲傷的普裡阿摩斯”壁畫則印證了希臘神話在羅馬藝術中的影響。牛津大學考古團隊通過掃描技術,近年還複原了遇難者的飲食結構與健康狀況。
現代保護與科學價值
龐貝遺址當前由意大利文化遺産部管理,采用無人機監測和納米技術修複壁畫。火山學家通過研究該遺址沉積層,建立了火山噴發災害模型,這對現代火山預警系統具有借鑒意義。《自然》期刊2020年研究指出,龐貝灰燼層中保存的有機物為古DNA研究提供了罕見樣本。
參考資料
Pompeii(發音:英 [pɒmˈpeɪ],美 [pɑːmˈpeɪ])是意大利坎帕尼亞地區的一座古城,因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發而被火山灰掩埋,成為考古學中保存最完整的古羅馬城市遺址之一。其含義及相關信息如下:
Pompeii(龐貝/龐培)原為古羅馬帝國城市,建于公元前7世紀,曾是繁榮的貿易和農業中心。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劇烈噴發,大量火山灰、熔岩和泥石流瞬間掩埋了整座城市,導緻數千人死亡,城市被完整封存近1700年。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考古研究(如、10)。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