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er tiger是什麼意思,paper tiger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紙老虎
例句
Imperialism is a paper tiger.
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
You'll see I'm no paper tiger!
你會明白,我不是紙老虎!
The tsar was just a paper tiger.
沙皇不過是一隻紙老虎。
English his a paper tiger.
英語就是一個紙老虎。
All the imperialism is paper tiger.
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
網絡擴展資料
“paper tiger”是英語中一個極具曆史和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和起源可結合以下要點理解:
1.基本定義
- 中文對應:譯為“紙老虎”,比喻外表強大但實際虛弱無力的人或組織。
- 英文釋義:指看似強大卻缺乏實質威脅的個體或群體,常用于描述政治對手或虛張聲勢的勢力。
2.曆史背景與創造者
- 毛澤東首創:1946年8月,毛澤東在延安會見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時,用“紙老虎”形容國民黨軍隊及美帝國主義勢力,并首次将“紙老虎”直譯為“paper tiger”。
- 語境意義:當時國民黨擁有軍事優勢和美國支持,毛澤東借此詞強調反動派本質的脆弱性,鼓舞革命信心。
3.詞源與傳播
- 構詞方式:由“paper”(紙)和“tiger”(老虎)組合而成,英文原無此詞,屬毛澤東的創造性翻譯。
- 國際影響:通過外媒報道傳播至西方,成為英語中固定表達,甚至被收入詞典。
4.使用場景與例句
- 政治領域:多用于描述國際關系中虛張聲勢的對手,如“The alliance is just a paper tiger.”(該聯盟不過是紙老虎)。
- 日常生活:可形容個人或組織表面強勢但實際能力不足,例如職場或社交場合中的“外強中幹”者。
5.文化意義
- 語言貢獻:毛澤東的“paper tiger”成為中英文跨文化傳播的經典案例,體現語言的政治工具性。
- 哲學内涵:反映“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辯證思維,強調内在實力優于表面威懾。
若需進一步了解該詞的曆史細節或語言學分析,可參考權威文獻或詞典(如、2、6、11)。
網絡擴展資料二
“Paper Tiger”是一個英語習語,常用于形容一個表面上強大,實際上沒有真正實力的人或事物。下面是這個詞彙的詳細解釋。
例句
- She talks a big game, but she's just a paper tiger. (她說得滔滔不絕,但實際上沒有真正實力。)
- The company's CEO was seen as a paper tiger, as he was all talk and no action. (公司的CEO被視為一個紙老虎,因為他光說不幹。)
用法
“Paper Tiger”通常用于形容那些表面上看起來非常強大、卻沒有真實實力的人或事物。這個短語可以用于描述政治、商業、運動等各個領域。
解釋
“Paper Tiger”一詞最初出現在中國,是“zhǐlǎohǔ”(紙老虎)的音譯。在中國文化中,“zhǐlǎohǔ”指的是一個看起來很可怕,但實際上沒有真正威力的東西。這個短語在20世紀50年代被引入英語中,用于描述那些看起來很強大、但實際上沒有真正實力的人或事物。
近義詞
- Toothless tiger (沒有牙齒的老虎)
- Hollow promise (空洞的承諾)
- All bark and no bite (光喊口號不做實事)
反義詞
- Strong and formidable (強大而可怕的)
- Real deal (真正的實力)
- Heavyweight (重量級選手)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