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ˈɒnlʊkər/ 美:/'ˈɑːnlʊkər/
旁觀者
複數:onlookers
n. 旁觀者;觀衆(等于spectator)
The police evacuated the onlookers and took the injured to hospital.
警察疏散了旁觀者并把傷者送往醫院。
Onlookers are clear but involvers are lost.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Onlookers quickly made medical emergency call and police call.
圍觀者們迅速打了急救電話和報警電話。
A crowd of onlookers gathered at the scene of the crash.
在撞車地點聚集了一大群圍觀者
His manner is that of an onlooker.
他采取一種旁觀者的态度。
I was only an onlooker.
我隻是一個旁觀者。
Onlooker: I haven't got the patience.
旁觀者:我可沒有那耐心。
The onlooker affirmed the fact to be true.
這位旁觀者斷言這是事實。
One onlooker had to be restrained by police.
一個旁觀者遭到了警察的制止。
n.|audience/spectator;旁觀者;觀衆(等于spectator)
onlooker 是一個名詞,指旁觀者,特指在一旁觀看某個事件、活動或情況發生,但不直接參與其中的人。
其核心含義和用法如下:
被動觀察者:
onlooker 強調的是一種被動的、不介入的姿态。他們隻是“看着”(look on)事情發生,而非行動者或參與者。例如,在街道事故、公共活動、争吵或表演現場圍觀的人群,都可以稱為 onlookers。
例:A crowd of curious onlookers gathered around the scene of the accident. (一群好奇的旁觀者聚集在事故現場周圍。)
中性或略帶疏離感:
這個詞本身是中性的,描述一種狀态。但有時會隱含一種與事件保持距離、不卷入、甚至可能有點冷漠的意味。它不像 “observer” 那樣可以用于科學或正式觀察的場景,也不像 “witness” 那樣強調目擊證據。
例:The politicians debated fiercely while the onlookers watched in silence. (政客們激烈辯論,而旁觀者則沉默地看着。)
與 “bystander” 的細微區别:
onlooker 和bystander (旁觀者) 意思非常接近,常可互換。但 bystander 有時可能隱含“本可以幹預但選擇不幹預”的意味,尤其在涉及需要幫助或緊急情況時(如 “bystander effect” 旁觀者效應)。onlooker 則更側重于“觀看”這一行為本身,不一定帶有潛在的責任感。
例:The onlookers/bystanders did nothing as the fight broke out. (鬥毆發生時,旁觀者什麼也沒做。)
詞源與構成:
該詞由動詞短語 “look on” (觀看,旁觀) 加上表示“人”的後綴 “-er” 構成,字面意思就是“在一旁看着的人”。
Onlooker 指事件現場的、不參與的觀看者,核心在于被動觀察 和置身事外。它常用于描述圍觀群衆或任何選擇隻觀看而不介入某個情境的人。
參考來源:
“Onlooker”是一個名詞,指“旁觀者”,即觀察某個事件或場景但不直接參與其中的人。以下是詳細解析:
記憶技巧:想象自己站在人群外圍(on the edge)觀看(look)——即為“onlooker”。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