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等
The water park will be on a par with some of the best public swim facilities around.
這個水上公園将與周圍那些最好的公共遊泳場所一樣好。
In science it is on a par with Jordan, poorer still.
在理科方面與約旦,依舊較窮的國家相提并論。
It used to be, but now it's on a par with the UK.
過去是的,但是現在和英國已經差不多了。
Its dependence on foreign finance is on a par with Greece's.
它對外國資金的依賴同希臘如出一轍。
Germany is ranked 18th—on a par with El Salvador but above Japan.
德國同薩爾瓦多一樣排第18名,但是在日本之上。
"on a par"是英語中常用短語,表示兩個或多個事物在質量、水平或價值上處于同等地位。該表達源于16世紀高爾夫運動術語"par"(标準杆數),後引申為比較基準。現代英語中主要包含以下用法:
核心含義 表示事物具有可比性且處于同等層級,常見結構為"A is on a par with B"。例如:"中國高鐵技術已與德國制造處于同一水平(China's high-speed rail technology is now on a par with German engineering)",該用法被《牛津英語詞典》收錄為正式比較級結構。
語境拓展 • 金融領域特指貨币等值關系,如固定彙率制下"美元與黃金平價" • 教育評估中描述學生能力相當:"這兩位研究生的學術表現旗鼓相當" • 體育競技報道常用"兩隊實力不相上下"的表述
語義辨析 與"similar"(相似性)不同,該短語強調可量化的對等性。劍橋詞典指出其核心在于"equal in value, quality or status",而《韋氏詞典》特别标注其適用于"正式比較場景"。
使用注意事項 • 多用于書面語和正式場合 • 否定形式"not on a par with"更常見于批評性論述 • 搭配介詞"with"時不可省略,區别于近義詞"equivalent to"
該短語的權威定義可參考:
“On a par”是一個英語短語,通常表示“同等”“不相上下”或“處于同一水平”,常用于比較兩者在價值、質量或地位上的相似性。以下是詳細解析:
The education system here ison a par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這裡的教育體系與國際标準不相上下。)
The two companies areon a par in terms of market share.
(兩家公司在市場份額上旗鼓相當。)
若需更多例句或擴展學習,可參考權威詞典來源(如、8)。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