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英語單詞大全

multiplier effect是什麼意思,multiplier effect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輸入單詞

常用詞典

  • 乘數效應

  • 例句

  • The Keynesians believe in something called the multiplier effect.

    凱恩斯主義支持者對“乘數效應”深信不疑。

  • Only scientific treatment, the multiplier effect can be achieved.

    隻有科學治療,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療效。

  • You also lose the multiplier effect with these large stimulus projects.

    這些大項目沒有乘數效應。

  • We're clever enough to understand the multiplier effect, says a Hamas man.

    一位哈馬斯男士表示“我們夠聰明,懂乘數效應這個原理。”

  • A clear course to learn the purpose of the efforts to achieve a multiplier effect.

    明确學習各門課程的目的,努力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專業解析

    乘數效應(multiplier effect)是經濟學中的核心概念,指初始經濟行為(如政府支出、投資或消費)通過連鎖反應對整體經濟産生的放大作用。例如,政府增加100萬元基礎設施投資,建築公司用這筆資金支付工資和購買材料,相關企業和員工再将收入用于消費,最終社會總産值的增長可能達到初始金額的數倍。

    其作用機制可分為三階段:

    1. 初始注入:外部資金進入經濟系統,例如企業擴建工廠或央行降低利率刺激貸款;
    2. 收入再分配:受益方将獲得收入用于消費或再投資,形成次級經濟循環;
    3. 邊際消費傾向影響:每次循環中的支出比例(MPC)決定乘數大小,計算公式為:

      $$

      K = frac{1}{1 - MPC}

      $$

      當邊際消費傾向為0.8時,乘數達到5倍。

    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在《世界經濟展望》中曾以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經濟刺激計劃為例,指出發達國家財政乘數普遍在0.5-2.0區間波動,具體數值受貨币政策、經濟周期等因素制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薩缪爾森在《經濟學》教科書中強調,乘數效應在産能過剩時期尤為顯著,而充分就業狀态下可能引發通脹而非實際增長。

    中國財政部在2020年抗疫特别國債的使用評估報告中披露,公共衛生領域每1元財政投入帶動社會總産出增加2.3元,印證了乘數效應的實踐價值。世界銀行發展經濟學研究組通過跨國數據分析發現,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投資的乘數效應平均比發達國家高出40%,這與産業鍊完整度密切相關。

    網絡擴展資料

    乘數效應(Multiplier Effect)是宏觀經濟學中的核心概念,指經濟活動中的變量(如投資、政府支出)變化引發經濟總量産生連鎖反應,最終導緻更大規模的總需求變化。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與機制 乘數效應表現為初始支出變動通過多輪消費和投資循環,以乘數倍數放大經濟影響。例如,政府增加100億元基建投資,企業獲得收入後用于員工工資和原材料采購,相關群體進一步消費,形成循環,最終總需求增長可能達到300億元。

    2. 數學表達與類型

    1. 應用領域
    1. 争議與局限性 部分經濟學家(如羅伯特·巴羅)質疑乘數效應的實際效果,認為政府借貸可能擠占私人投資,削弱長期增長潛力。

    示例:若邊際消費傾向為0.8,乘數 $K = 1/(1-0.8) = 5$,初始100億元投資最終将帶動500億元GDP增長。

    該概念源自凱恩斯《就業、利息與貨币通論》,現為制定反周期政策的重要依據。完整理論模型需結合貨币市場、國際貿易等多因素綜合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