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ˈmɪstʃɪf/ 美:/'ˈmɪstʃɪf/
惡作劇
複數:mischiefs
考研
n. 惡作劇;傷害;頑皮;不和
The old man was greatly troubled by the children's mischief.
孩子們的惡作劇給這位老伯帶來很大困擾。
He's the mischief who broke Mary's heart.
他就是那個傷透了瑪麗的心的人。
The mischief of the accident was beyond expectation.
事故的危害出乎意料。
She's a lively little girl, full of mischief.
她是個活潑的小女孩 老是做惡作劇
I just don't understand their motivation. Do they enjoy causing mischief and suffering?
我隻是搞不懂他們的動機是什麼。他們很享受惡作劇讓别人難受嗎?
It's very quiet upstairs; they must be up to some mischief !
樓上很安靜。他們一定在搞什麼惡作劇。
Mischief is what they like best.
惡作劇是他們最喜歡的。
They threw away no opportunity to do the master a mischief.
他們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惡作劇老師的機會。
Mastro Geppetto, in order to punish him for his mischief, let him alone the whole morning.
傑佩托師傅為了懲罰他的惡作劇,讓他一個人呆了一上午。
You must have meant some mischief, or else you'd have signed your name like an honest man.
你一定是想惡作劇,否則,你就會像一個誠實的人那樣籤上你的名字。
up to mischief
打算胡鬧,搗亂
keep out of mischief
不胡鬧,不搞惡作劇
n.|harm/trick;惡作劇;傷害;頑皮;不和
"mischief"是英語中表示輕度破壞性行為的常用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帶有娛樂性質但可能造成輕微損害的頑皮舉動。根據《牛津英語詞典》的釋義,該詞既可描述兒童的天真淘氣,也可指成年人蓄意制造的麻煩,程度介于無害玩笑與輕微違法行為之間。
在法律語境下,《加拿大刑法典》第430條将"mischief"定義為故意損壞他人財産或幹擾財産正常使用的行為,這種定義将日常用語中的淘氣概念延伸至需承擔法律責任的破壞範疇。美國《布萊克法律詞典》則強調該術語在司法實踐中需根據具體損害程度判定責任。
從語言學演變觀察,該詞源于13世紀古法語"meschief"(不幸遭遇),詞根"mes-"(錯誤)與"chef"(頭)組合,原指錯誤開端導緻的負面結果。現代英語中詞義弱化,多用于描述不構成嚴重危害的調皮行為,常見于"make mischief"(搞惡作劇)、"mischief-maker"(惹事生非者)等固定搭配。
心理學研究顯示,適度的mischief行為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具有探索社交界限的積極意義,但需注意引導其向建設性方向發展。教育學家瑪利亞·蒙特梭利在兒童行為觀察報告中指出,這類行為往往源于好奇心而非惡意,恰當處理能促進兒童的規則認知發展。
“mischief” 是一個名詞,發音為 /ˈmɪstʃɪf/,主要有以下含義和用法:
惡作劇、淘氣行為
指輕微的、無惡意但可能令人惱火的頑皮舉動,尤其常見于兒童。
例句:The children were up to some mischief in the garden.(孩子們在花園裡搗蛋。)
(法律或正式語境)損害、傷害
指導緻實際傷害或麻煩的行為。
例句:The storm caused great mischief to the crops.(暴風雨對莊稼造成了嚴重損害。)
make mischief
挑撥離間或制造麻煩。
例句:He enjoys making mischief between colleagues.(他喜歡在同事間挑撥離間。)
mischief-maker
指愛搗亂或惹是生非的人。
do someone a mischief(英式口語)
傷害某人。
例句:If he keeps provoking her, she might do him a mischief!(如果他繼續挑釁,她可能會揍他!)
總結來說,“mischief” 既可指孩童般的淘氣,也可指實際損害,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日常使用中多用于描述無傷大雅的頑皮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