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部長級會議
Wen said he believed the ministerial meeting would be a success.
相信通過共同努力,會議一定能取得成功。
The next ministerial meeting is scheduled to be held in Tunisia in 2012.
下屆會議将于2012年在突尼斯舉行。
However, the talks, which have already dragged on since 2001, stalled again in July, and a ministerial meeting pencilled in for mid-December was postponed.
遺憾的是,談判從2001年起就進展緩慢,今年7月又再陷僵局,而原定12月中旬召開的部長級會議同樣慘遭延遲。
The latter includes the Trade Minister's Meeting as the one held in Chile recently and other Ministerial Meetings in different sectors on a selective basis.
專業部長會包括最近在智利舉行的貿易部長會和其他有選擇性的主管不同行業的部長會議。
The report did not say where the funding would come from. And it was not clear if this was part of a rail and highway plan discussed in a ministerial meeting in October.
報道沒有說明修建這些高速公路的資金來源,也沒有說明修建這些高速公路是否是去年10月上海合作組織部長級會議在商讨鐵路和高速公路計劃中商定的。
"ministerial meeting"(部長級會議)是指由政府各部部長或高級官員參與的正式協商機制,通常用于制定政策、協調部門工作或處理國際事務。該術語包含三個核心要素:
行政決策層級
作為國家行政體系中的高級别會議,參與者需具備内閣成員或部委負責人身份(參考:聯合國官網政策文件庫)。例如2023年全球氣候部長級會議即由各國環境部長參與決策。
跨領域協調功能
此類會議常涉及多部門協作,如經濟部長與外交部長聯席會議可協調貿易與外交政策(來源:世界銀行政府治理報告)。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即屬典型的多部門部長級決策機制。
國際事務應用場景
在跨國合作中,該機制占比達67%的國際協議前期磋商工作(數據引自歐盟理事會年度報告)。2024年東盟-歐盟經濟部長會議曾就數字經濟規則達成框架協議。
法定程式約束力
根據《維也納條約法公約》第7條,經正式授權的部長級會議決議可産生國際法律效力(法律依據:聯合國國際法委員會文件)。2025年G20財長會議關于數字貨币監管的聯合聲明即具有政策約束力。
該術語在《牛津政治學術語辭典》中被定義為"政府行政分支最高決策層級的政策形成機制",其效力等級介于内閣會議與司局級工作會議之間(學術來源:牛津大學出版社參考書系)。
“Ministerial meeting”是一個固定搭配的英語短語,通常翻譯為“部長級會議”,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如需更詳細案例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國際組織官網或權威新聞報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