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間親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most traits (F_1, F_2) had remarkable or extremely remarkable correlation with mid-parent value.
相關分析表明,F_1、F_2的表型值與親本中親值性狀大多達到顯著或極顯著正相關。
The mid-parent value for lint percentage in the two generations are positive, the better-parent value are negative to 1% significance level;
衣分的群體平均優勢在兩代均為正向,群體超親優勢均為負向且達到1%顯著水平;
midparent(中親值)是遺傳學與生物統計學中的專業術語,指代父母雙方某一特定表型特征(如身高、體重或遺傳标記)的平均值。該數值常用于量化分析子代遺傳特征的潛在表現範圍,尤其在經典回歸模型中被用于預測子女與父母間的性狀關聯。
例如,若父親身高為180厘米,母親身高為160厘米,則midparent值為: $$ text{Midparent} = frac{180 + 160}{2} = 170 text{厘米} $$ 這一計算方式由弗朗西斯·高爾頓(Francis Galton)在19世紀提出,作為“回歸均值”理論的基礎工具,用于解釋子代身高趨向族群平均值的現象。
現代遺傳學研究進一步驗證了midparent值在預測多基因遺傳病風險中的應用。根據《自然評論遺傳學》(Nature Reviews Genetics)的綜述,midparent模型可通過整合父母基因組數據,提升對糖尿病、高血壓等複雜疾病的預測精度。
midparent 是一個生物學和遺傳學領域的術語,主要用于描述雙親某一性狀的中間值或平均值。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midparent 指雙親某一性狀的“中親值”或“雙親中值”,即父母雙方在特定性狀(如身高、産量等)測量值的平均值。例如,若父本性狀值為 ( P_1 ),母本為 ( P_2 ),則中親值計算公式為:
$$
text{midparent} = frac{P_1 + P_2}{2}
$$
這種計算常用于預測子代的表型特征。
應用領域
在遺傳學研究中,midparent 值被用來分析性狀的遺傳規律,尤其是數量性狀(如作物産量、動物體重等)。通過比較子代實際值與中親值的差異,可評估雜種優勢(heterosis)或遺傳效應。
實際例子
根據研究,棉花的鈴數(boll number)通常表現出較高的中親優勢(midparent heterosis),而鈴重(boll weight)可能僅呈現中等雜種優勢。這表明某些性狀更易通過雙親平均值預測子代表現。
擴展說明
如需更深入的遺傳學案例分析,可參考相關文獻或教材中的數量遺傳學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