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间亲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most traits (F_1, F_2) had remarkable or extremely remarkable correlation with mid-parent value.
相关分析表明,F_1、F_2的表型值与亲本中亲值性状大多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The mid-parent value for lint percentage in the two generations are positive, the better-parent value are negative to 1% significance level;
衣分的群体平均优势在两代均为正向,群体超亲优势均为负向且达到1%显著水平;
midparent(中亲值)是遗传学与生物统计学中的专业术语,指代父母双方某一特定表型特征(如身高、体重或遗传标记)的平均值。该数值常用于量化分析子代遗传特征的潜在表现范围,尤其在经典回归模型中被用于预测子女与父母间的性状关联。
例如,若父亲身高为180厘米,母亲身高为160厘米,则midparent值为: $$ text{Midparent} = frac{180 + 160}{2} = 170 text{厘米} $$ 这一计算方式由弗朗西斯·高尔顿(Francis Galton)在19世纪提出,作为“回归均值”理论的基础工具,用于解释子代身高趋向族群平均值的现象。
现代遗传学研究进一步验证了midparent值在预测多基因遗传病风险中的应用。根据《自然评论遗传学》(Nature Reviews Genetics)的综述,midparent模型可通过整合父母基因组数据,提升对糖尿病、高血压等复杂疾病的预测精度。
midparent 是一个生物学和遗传学领域的术语,主要用于描述双亲某一性状的中间值或平均值。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midparent 指双亲某一性状的“中亲值”或“双亲中值”,即父母双方在特定性状(如身高、产量等)测量值的平均值。例如,若父本性状值为 ( P_1 ),母本为 ( P_2 ),则中亲值计算公式为:
$$
text{midparent} = frac{P_1 + P_2}{2}
$$
这种计算常用于预测子代的表型特征。
应用领域
在遗传学研究中,midparent 值被用来分析性状的遗传规律,尤其是数量性状(如作物产量、动物体重等)。通过比较子代实际值与中亲值的差异,可评估杂种优势(heterosis)或遗传效应。
实际例子
根据研究,棉花的铃数(boll number)通常表现出较高的中亲优势(midparent heterosis),而铃重(boll weight)可能仅呈现中等杂种优势。这表明某些性状更易通过双亲平均值预测子代表现。
扩展说明
如需更深入的遗传学案例分析,可参考相关文献或教材中的数量遗传学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