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ˌmetrɪˈkeɪʃn/ 美:/'ˌmetrɪˈkeɪʃn/
n. 公制化;采用公制
That, along with the failure to decimalise the compass, was perhaps the metrication commission’s biggest setback.
這些,再加上指南針十進制化的失敗,可能是十進制*********最大的挫敗。
That, along with the failure to decimalise the compass, was perhaps the metrication commission's biggest setback.
這些,再加上指南針十進制化的失敗,可能是十進制*********最大的挫敗。
Metrication(公制化)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将傳統測量系統轉換為國際單位制(SI,即“公制”)的過程。這一變革通常由政府主導,涉及法律、教育、工業等領域的系統性調整,旨在統一測量标準,促進國際貿易和科技交流。
在曆史層面,英國是最早推行公制化的國家之一。1970年代英國政府頒布《度量衡法案》,逐步将英制單位替換為公制單位,例如将“英裡”改為“公裡”、“磅”改為“千克”[1](來源:英國國家檔案館)。類似的政策也在澳大利亞(1970年《公制轉換法案》)、加拿大(1971年公制委員會成立)等國家實施[2](來源:澳大利亞國家計量研究所)。
從科學角度,國際單位制由國際度量衡局(BIPM)維護,其核心單位如米、千克、秒等均基于自然常數定義,确保了全球測量的精确性和一緻性[3](來源:國際度量衡局官網)。例如,1米現定義為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内行進的距離。
盡管公制化具有顯著優勢,部分國家仍面臨文化阻力。例如美國雖在1975年通過《公制轉換法案》,但日常生活仍廣泛使用英制單位,僅科學和軍事領域全面采用公制[4](來源:美國國家标準與技術研究院)。這種“雙軌制”現象反映了傳統習慣與現代化需求之間的平衡挑戰。
Metrication(公制化)指從傳統計量單位(如英制)向國際公制單位(米、千克、秒等)全面轉換的過程。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定義
該詞源于“metric”(公制的),指國家或行業通過政策推動,将長度、重量、溫度等度量标準統一為國際通用的十進制公制系統。例如,英國1971年将貨币單位改為十進制。
實施範圍與意義
公制化覆蓋科學、工業、貿易等領域,旨在消除單位混亂,促進國際合作。如提到,公制化***通過長期推廣提升公衆對公制系統的認知。
相關詞彙與用法
實際案例
英國在1971年完成貨币公制化,制造業(如螺絲生産)也逐步采用公制單位,體現該過程的長期性和系統性。
若需了解具體國家的公制化曆史或技術細節,可進一步查閱相關文獻或政策文件。
desperatealkalineaxiologybroadeningcongregationdaresayfacultieshalvesprogesteronequantitivereportedagricultural scienceair contaminantalkaline earthcentrifugal castinginfrared receiverlink popularityliquidity ratiomagnetic susceptibilityradio announceravertinchytridiomycetesdivulsorelectrotypographescapadegranuloblastosishemicryptophytejugulatekryptoblastmaizen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