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miːzl/
n. [獸醫] 米珠,囊尾蚴;麻疹
n.|rubeola/morbilli;[獸醫]米珠,囊尾蚴;麻疹
Measle(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高度傳染性呼吸道疾病,主要影響兒童但未接種疫苗的成人也可能感染。以下是其詳細醫學解釋:
病原學與傳播途徑
麻疹病毒屬副黏病毒科,通過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産生的飛沫傳播。潛伏期通常為10-14天,患者在出疹前後4天均具有傳染性(世界衛生組織,2023)。
臨床表現
典型症狀包括高熱(可達40℃)、咳嗽、流涕及結膜炎,隨後出現紅色斑丘疹,通常從面部擴散至全身。科氏斑(Koplik spots)是頰黏膜的白色小點,為早期診斷特征(美國疾控中心,2023)。
并發症與高危人群
約30%患者出現并發症,包括肺炎、腦炎和失明。營養不良兒童、孕婦及免疫缺陷者重症風險顯著增加(《柳葉刀》傳染病學分冊,2022)。
預防措施
MMR疫苗預防效果達97%,兩劑接種可建立長期免疫。全球疫苗接種使2000-2021年間麻疹死亡人數下降73%(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23)。
術語擴展釋義
在寄生蟲學中,"measle"也指豬肉縧蟲(Taenia solium)的囊尾蚴感染,此術語常見于獸醫領域。該寄生蟲通過未煮熟的豬肉傳播,可導緻人類神經囊蟲病(《新英格蘭醫學雜志》,2021)。
權威參考資料:
根據多個權威詞典的解釋,單詞"measle" 的主要含義如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牛津詞典或專業寄生蟲學文獻。
upwardreceiveleathersugar cubeout of jointbefuddlementchamberlainedoomedformationsjeersjoggednonchalantlyrufflingslappedstomachsa collection ofadvisory committeeipso factoatomizeblovecitronelloldecyldimericetherobacillinGbyteinequivalenceisometheptenemesosaurmetaglycodolaucub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