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miːzl/
n. [兽医] 米珠,囊尾蚴;麻疹
n.|rubeola/morbilli;[兽医]米珠,囊尾蚴;麻疹
Measle(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主要影响儿童但未接种疫苗的成人也可能感染。以下是其详细医学解释:
病原学与传播途径
麻疹病毒属副黏病毒科,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传播。潜伏期通常为10-14天,患者在出疹前后4天均具有传染性(世界卫生组织,2023)。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包括高热(可达40℃)、咳嗽、流涕及结膜炎,随后出现红色斑丘疹,通常从面部扩散至全身。科氏斑(Koplik spots)是颊黏膜的白色小点,为早期诊断特征(美国疾控中心,2023)。
并发症与高危人群
约30%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肺炎、脑炎和失明。营养不良儿童、孕妇及免疫缺陷者重症风险显著增加(《柳叶刀》传染病学分册,2022)。
预防措施
MMR疫苗预防效果达97%,两剂接种可建立长期免疫。全球疫苗接种使2000-2021年间麻疹死亡人数下降73%(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23)。
术语扩展释义
在寄生虫学中,"measle"也指猪肉绦虫(Taenia solium)的囊尾蚴感染,此术语常见于兽医领域。该寄生虫通过未煮熟的猪肉传播,可导致人类神经囊虫病(《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21)。
权威参考资料:
根据多个权威词典的解释,单词"measle" 的主要含义如下: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牛津词典或专业寄生虫学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