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英語單詞大全

May Fourth Movement是什麼意思,May Fourth Movement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輸入單詞

常用詞典

  • 五四運動

  • 例句

  • How to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of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如何真正弘揚五四運動精神?

  • This year marks the 90th anniversary of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今年是“五四”運動90周年。

  • The fifth part is the Weekly Review reported on May Fourth Movement process.

    第五部分是《每周評論》對五四運動進程的報道。

  • It was the upsurge of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brought her to the extensive society.

    是“五四”運動的浪潮,把她推向廣闊的社會。

  • Why did the New Enlightenment Movement named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as enlightenment movement?

    新啟蒙運動為什麼把五四運動稱之為“啟蒙運動”?。

  • 專業解析

    五四運動(May Fourth Movement) 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反帝反封建愛國運動,發生于1919年5月4日。其核心是反對帝國主義對中國主權的侵害,反對北洋政府的軟弱外交,并倡導民主與科學的新文化思想。

    一、曆史背景與導火索

    1. 深層背景:辛亥革命後中國社會仍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狀态,知識分子對傳統文化進行批判,新文化運動興起,倡導“德先生”(民主)與“賽先生”(科學)。
    2. 直接導火索:1919年巴黎和會上,列強将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而北洋政府未能捍衛國家主權,引發民衆強烈憤慨。

    二、關鍵事件經過

    三、核心思想與曆史意義

    1. 思想解放:提倡白話文、批判封建禮教,推動馬克思主義傳播。陳獨秀、李大钊等通過《新青年》傳播新思想,為中國共産黨成立奠定理論基礎。
    2. 政治影響:迫使北洋政府拒絕籤署《凡爾賽條約》,罷免曹汝霖等官員,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3. 精神遺産:形成“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激勵後世追求民族複興。

    權威參考資料來源:

    1. 中國政府網《五四運動百年專題》(www.gov.cn/1919history
    2. 北京大學校史館《五四運動檔案彙編》(www.pku.edu.cn/may4th
    3. 中國共産黨新聞網《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傳播》(cpc.people.com.cn/culture
    4.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五四運動研究論文集》(www.cass.cn/modernhistory

    網絡擴展資料

    May Fourth Movement(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社會文化運動,具體解釋如下:

    1. 定義與背景

      • 英文直譯為“五四運動”,指1919年5月4日爆發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愛國運動。其直接導火索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導緻國内對不平等條約的強烈抗議。
    2. 核心内容

      • 運動以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為核心,倡導“民主”與“科學”(即“德先生”和“賽先生”),推動思想解放。學生、知識分子和工人階級聯合行動,通過遊行、罷課、罷工等方式表達訴求。
    3. 曆史影響

      • 被視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高潮,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後續中國共産黨的成立奠定思想基礎。
      • 中國政府将5月4日定為“青年節”,以紀念這場運動的精神。
    4. 相關詞彙擴展

      • May:指“五月”,運動名稱中的“May”即源于事件發生的月份。
      • Movement:指有組織、有目标的“社會或政治運動”,強調其廣泛影響力。

    五四運動不僅是反帝反封建的标志性事件,更推動了中國現代化進程,其精神至今仍被紀念和傳承。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事件細節,可參考曆史文獻或權威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