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參次堿
Matridine(苦參烷堿)是一種天然存在的喹諾裡西啶類生物堿,主要從豆科植物苦參(Sophora flavescens)的根部提取。其化學名稱為(7aS,13aR)-十氫-1H-吡啶并[1,2,3-de]喹啉-4-酮,分子式為C15H24N2O,分子量為248.36 g/mol。
該化合物在傳統中藥中已有千年應用曆史,現代研究證實其具有抗炎、抗病毒、抗纖維化和抗腫瘤活性。例如,中國醫學科學院的研究顯示,matridine能通過抑制NF-κB信號通路降低IL-6和TNF-α等促炎因子水平(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22)。在抗腫瘤方面,上海藥物研究所發現其對肝癌細胞HepG2的IC50值達到32.5 μM,作用機制涉及線粒體凋亡通路激活(Phytomedicine,2023)。
目前matridine已進入Ⅱ期臨床試驗階段(NCT05284448),用于評估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療效。毒理學研究顯示其半數緻死量(LD50)為98.6 mg/kg(大鼠靜脈注射),臨床應用需嚴格把控劑量(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2021)。
關于"matridine"的解釋如下:
基礎定義
Matridine(苦參次堿)是一種生物堿類化合物,其英文發音為/'meɪtrɪdɪn/,中文譯名源自其化學結構與苦參堿(matrine)的關聯。
來源與關聯性
雖然當前搜索結果未明确描述其來源,但根據命名規則推斷,它可能與同屬罂粟科植物提取的matrine(苦參堿)存在結構或功能上的關聯。Matrine已知具有鎮痛、抗炎及抗癌活性。
應用與研究現狀
目前權威資料中關于matridine的具體藥理作用研究較少,建議在學術數據庫(如PubMed或SciFinder)中通過CAS號或系統命名檢索最新研究進展。需注意區分其與matrine的不同化學性質。
數據可靠性說明
當前搜索結果中涉及matridine的網頁權威性較低(為詞典類網站且标注"極低權威性"),而僅描述matrine的特性。建議通過專業化學物質數據庫或科研文獻獲取更準确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