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以優異學業成績
He graduated magna cum laude.
他以二級優等成績畢業。
She graduated magna cum laude from UCLA.
她以優異成績畢業于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
In 1950, Sondheim graduated magna cum laude from Williams College in Williamstown, Massachusetts, where he was a member of Beta Theta Pi fraternity.
1950年,桑德海姆以優等成績從馬薩諸塞州威廉斯頓的威廉斯學院畢業。他曾是學院兄弟會[Beta Theta Pi Fraternity]的成員。
"magna cum laude"是拉丁語學術榮譽稱號,字面意為"以極大的贊譽",主要用于美國高等教育體系表彰學業成績優異的學生。該榮譽通常授予本科畢業生中排名前10%-15%的學生,具體要求因院校而異。
根據哈佛大學教務政策,拉丁榮譽分為三級:最高級為summa cum laude(最優等),其次為magna cum laude(極優等),第三級為cum laude(優等)。以哥倫比亞大學為例,獲得magna cum laude通常要求GPA達到全體畢業生前5%-10%,同時需完成高質量學術研究項目(來源:哥倫比亞大學注冊處)。
與普通學位相比,獲得拉丁榮譽的學生在求職和深造時更具競争優勢。例如斯坦福大學商學院明确表示,拉丁榮譽獲得者在其MBA申請審核中會被單獨标注(來源:斯坦福大學職業發展中心)。美國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全美約18%的公立大學和35%的私立大學采用拉丁榮譽體系(來源:NCES教育統計數據庫)。
需注意的是,部分院校如麻省理工學院(MIT)不設置拉丁榮譽,改用其他表彰體系。該術語的正确發音為/ˈmæɡnə kʊm ˈlɔːdeɪ/,源自1880年代哈佛大學首創的學術榮譽分級制度(來源:哈佛校史檔案館)。
"magna cum laude" 是源自拉丁語的學術榮譽稱號,主要用于歐美高等教育體系,表示畢業生取得的學業成就等級。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字面含義與詞源 該短語由三部分組成:
2. 學術榮譽等級 這是拉丁榮譽學位體系中第二高的等級,依次為:
3. 實際應用場景 常見于學位證書、簡曆等正式文件中,例如:
4. 發音與詞性
背景補充:該榮譽體系起源于19世紀的哈佛大學,現已被全球超500所高校采用。部分院校會設定具體的GPA門檻,如哥倫比亞大學要求magna cum laude需達到3.7/4.0以上GPA。
missileLeninismhygienecrowdfundinggynecologicindividualityPparfumplatterair cleanerauthorised representativecampus culturelinear acceleratorshuffle offsour gasTrue LiesWest GermanicadenofibrosisamphilestidaeangledozercormdiaminuriadideoxyentomologicalgonococcideGymnoblasteaiodonaphthaleneMethanobacteriummicrolockmicro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