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宏觀裂隙
macrofissure(宏觀裂縫)指在材料或地質結構中肉眼可見的、尺寸較大的裂縫或裂隙。這類裂縫通常長度超過數毫米,寬度明顯,無需借助顯微鏡即可觀測。其形成多由外部應力、疲勞、腐蝕或材料内部缺陷導緻,對結構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構成顯著威脅。
定義與特征
宏觀裂縫是材料斷裂力學中的關鍵概念,區别于微觀裂縫(microfissure)。其尺度足以直接觀察,常表現為貫穿性或表面開口的裂紋。例如,在金屬疲勞實驗中,宏觀裂縫的擴展是構件失效的前兆。
來源: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ASTM)标準 E1823《斷裂力學測試術語》[ASTM E1823]
工程與地質應用
來源:國際岩石力學學會(ISRM)《岩石裂縫分類指南》[ISRM Publications]
危害性與檢測标準
宏觀裂縫會顯著降低材料的承載能力。國際标準(如ISO 5817)規定,焊接接頭中若存在可見宏觀裂縫即視為不合格。無損檢測技術(如超聲波、滲透檢測)是識别此類裂縫的主要手段。
來源:國際标準化組織(ISO)5817《鋼弧焊接頭缺陷質量等級》[ISO 5817]
相關術語microfissure(微觀裂縫)指需借助顯微鏡觀測的微小裂紋,其尺寸通常在微米級,雖不易直接導緻失效,但可能發展為宏觀裂縫。兩者共同構成材料損傷演化的連續性過程。
macrofissure 是一個專業術語,由前綴"macro-"(意為"宏觀的、大的")和"fissure"(意為"裂縫")組成,音标為英式[ˌmækrəʊˈfɪʃə]、美式[ˌmækroʊˈfɪʃər]。
該詞主要用于描述肉眼可見的較大裂縫,常見于以下領域:
相關詞彙擴展顯示,該詞常出現在法語科技文獻中(提及法語詞典收錄),暗示其多用于歐洲工程标準體系。由于搜索結果權威性差異,建議優先參考專業詞典或行業标準文件獲取更詳細的技術參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