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natomalacia是什麼意思,lunatomalacia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n. 月骨軟化
專業解析
lunatomalacia 是一個醫學術語,特指發生在手腕部月骨(Lunate bone)的一種病理狀态,即月骨軟化症或月骨壞死。它是月骨缺血性壞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Lunate)的同義詞,更常被稱為Kienböck病(Kienböck's disease)。
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
核心病理變化:
- 缺血性壞死:這是該病的本質。指的是月骨因血液供應中斷(缺血)而導緻的骨組織死亡(壞死)。
- “軟化”的含義:後綴 “-malacia” 在醫學術語中意為“軟化”。在月骨壞死的早期階段,壞死的骨組織在影像學(如X光)上可能表現為骨質密度降低(看起來像“軟化”),但這實際上是骨小梁結構破壞和骨質吸收的表現,是壞死過程中的一個階段。隨着病情進展,死骨可能塌陷、碎裂,最終導緻關節面破壞和骨關節炎。
-
病因(導緻缺血的原因):
- 創傷:單次急性腕部外傷(如骨折、脫位)或反複的慢性微創傷(常見于從事重體力勞動或使用振動工具者)可能損傷月骨的滋養血管。
- 血管解剖變異:月骨的血液供應存在個體差異。有些人月骨隻有單一的血供來源(易損型),更容易在受到壓力或輕微創傷時發生缺血。
- 骨骼變異:尺骨負變異(尺骨相對于桡骨較短)是最公認的危險因素。這會導緻月骨承受的來自桡骨的壓力異常集中,增加其損傷和缺血風險。
- 其他因素:全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鐮狀細胞病等影響血管或凝血功能的疾病)、使用皮質類固醇等也可能增加風險,但相對少見。
-
症狀:
- 腕部疼痛:通常位于月骨區域(手腕背側中心),活動或按壓時加重,是主要症狀。
- 腫脹和僵硬:手腕可能出現腫脹,活動範圍受限。
- 無力:握力和腕部力量下降。
- 壓痛:直接按壓月骨部位(腕背正中)可誘發疼痛。
- 後期表現:隨着病情進展至晚期,可能出現腕關節畸形、骨摩擦音和嚴重的骨關節炎症狀。
-
診斷與分期:
- 診斷主要依靠影像學檢查:X光片是初步篩查手段,可顯示月骨密度變化(早期密度增高或降低)、塌陷、碎裂以及後期關節間隙狹窄和骨關節炎。
- MRI(磁共振成像)是診斷早期月骨壞死(在X光出現明顯變化之前)和評估缺血範圍的最敏感、最有效工具。
- CT(計算機斷層掃描)有助于評估骨結構的細節和塌陷程度。
- 臨床分期(如Lichtman分期)根據影像學表現将疾病分為不同階段(I-IV期),對治療方案的選擇至關重要。
-
治療:
- 治療目标:緩解疼痛、保留腕關節功能、延緩或阻止疾病進展。
- 保守治療:適用于早期(I期)或症狀輕微者,包括休息、制動(石膏或支具)、非甾體抗炎藥止痛、避免誘發活動等。
- 手術治療:是主要治療方式,根據分期和患者情況選擇不同術式:
- 血運重建術:適用于早期(II期及部分III期),旨在恢複月骨血供(如血管束植入)。
- 關節水平術:旨在減輕月骨壓力,如桡骨短縮術(針對尺骨負變異者)或尺骨延長術(針對尺骨正變異者)。
- 挽救性手術:適用于晚期(IIIB, IV期)或挽救失敗病例,如近排腕骨切除術(PRC)、部分腕關節融合術(如頭月融合)、腕關節融合術(全腕融合)或人工腕關節置換術(較少見)。目的是消除疼痛,保留部分功能。
Lunatomalacia (Kienböck病) 是腕部月骨因血液供應中斷而發生的缺血性壞死。其特點是月骨結構破壞(早期可表現為影像學上的“軟化”)、塌陷,最終導緻腕關節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礙。診斷依賴影像學(X光、MRI),治療需根據疾病分期個體化選擇,從保守治療到多種旨在恢複血供、減壓或挽救關節功能的手術。
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資料
"lunatomalacia"是一個醫學專業術語,其含義和相關信息如下:
1. 基本釋義
該詞由拉丁詞根組成:
- "lunato-"(月骨,指手腕部月牙形小骨)
- "-malacia"(病理性軟化現象)
組合含義為月骨軟化症,特指手腕月骨因缺血性壞死導緻的骨質軟化病變。
2. 臨床特征
常見于重複性創傷或骨折後,典型表現為:
- 手腕疼痛(尤其背側)
- 握力下降
- 活動受限
可通過X光或MRI确診,晚期可能出現月骨塌陷。
3. 治療方式
早期采用固定制動,嚴重病例需手術幹預,包括:
發音與詞源
- 英式發音:[lʊneɪtəmə'leɪʃɪə]
- 美式發音:[lʊneɪtəmə'leɪʃɪr]
詞源可追溯至拉丁語"luna"(月亮)和希臘語"malakia"(軟化)。
建議需要具體診療方案的患者咨詢骨科醫生,更多專業解釋可參考《默克醫學手冊》。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