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礦物] 硼磷鎂石
n.|luneburgite;[礦物]硼磷鎂石
Lueneburgite(呂讷堡石)是一種較為罕見的含水硼磷酸鹽礦物。以下是關于它的詳細解釋:
1. 化學成分與晶體結構
Lueneburgite 的化學式為Mg₃B₂(PO₄)₄(OH)₆·7H₂O。其晶體結構屬于單斜晶系,通常以細小的柱狀晶體、纖維狀集合體或塊狀形式出現。該礦物含有顯著比例的硼(B)、磷(P)、鎂(Mg)和結構水(H₂O)。
2. 物理性質
3. 産狀與産地
Lueneburgite 是次生礦物,主要形成于富含硼和磷酸鹽的沉積岩(如蒸發岩礦床)或黏土礦床中,常與石膏、石鹽、硬石膏、水硼鎂石等礦物共生。其命名源自最早發現地——德國下薩克森州的呂讷堡(Lüneburg)。其他産地包括納米比亞、俄羅斯、土耳其等地。
4. 意義與研究價值
作為硼酸鹽礦物,Lueneburgite 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地質過程中硼元素的遷移與富集機制。其獨特的硼-磷酸鹽組合對礦物學分類及礦床成因分析具有參考價值。
權威參考來源(基于礦物學共識,無單一網頁可引用時推薦以下數據庫):
"lueneburgite"可能存在拼寫誤差,正确拼寫應為luneburgite(硼磷鎂石),是一種含硼和磷的鎂礦物。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該詞為礦物學術語,指代一種由鎂、硼、磷等元素組成的磷酸鹽礦物,化學式為Mg₃B₂(PO₄)₃(OH)₃·5H₂O。
發音與拼寫
地質特征
該礦物通常以纖維狀或球狀集合體形态出現,顔色多為白色或淺灰色,常見于蒸發岩礦床或特定變質岩中。
詞源背景
名稱來源于德國城市呂讷堡(Lüneburg),因首次發現于該地區而得名。
若需更專業的礦物學參數(如晶體結構、比重等),建議通過地質學專業文獻進一步查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