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透光浮雕,隱雕法
Lithophane(石版畫)是一種通過半透明材料厚度差異産生明暗對比的藝術形式,通常由瓷器、蠟或現代3D打印塑料制成。當背光照射時,其表面因雕刻深淺不同而呈現出細膩的灰度圖像效果。該詞源自古希臘語"lithos"(石頭)和"phainein"(顯現),字面意為"石頭中的影像"。
曆史文獻顯示,lithophane技術最早可追溯至18世紀的中國薄胎瓷工藝,但現代形式成型于1827年法國Baron de Bourgoing的專利注冊。大英博物館藏品中保存的19世紀歐洲lithophane茶具(編號1887,0307,III.3)證實了其在維多利亞時期作為貴族裝飾品的流行。
現代應用中,美國史密森尼學會通過3D打印lithophane技術将科學數據可視化,幫助視障人士通過觸覺感知電子顯微鏡圖像。材料科學領域研究顯示,聚乳酸(PLA)材質的lithophane在0.8-3.5mm厚度範圍内能實現最佳光學分辨率,其灰度對比度遵循朗伯-比爾定律:
$$ I = I_0 e^{-alpha t} $$
其中$I$為透射光強度,$I_0$為入射光強度,$alpha$為材料吸光系數,$t$為材料厚度。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的專家指出,傳統瓷器lithophane制作需經曆素坯雕刻、1280°C高溫燒制等16道工序,成品率不足30%。
“Lithophane”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隱雕瓷(主要含義)
生物學領域的屬名(次要含義)
使用建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