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科] 成白紅細胞增多病
骨髓病性貧血
leukoerythroblastosis(白細胞幼紅細胞增多症)是一種異常的血液學表現,指在外周血塗片中同時出現未成熟的白細胞(主要是髓系前體細胞,如早幼粒細胞、中幼粒細胞)和未成熟的紅細胞(有核紅細胞,即幼紅細胞)。這種現象通常提示存在嚴重的骨髓病理改變或應激狀态。
其核心特征與臨床意義如下:
骨髓侵犯或替代:最常見的原因是骨髓被異常細胞浸潤或正常造血組織被替代。這主要見于:
骨髓應激或嚴重消耗:在極嚴重的感染、急性大量溶血、嚴重失血或創傷等情況下,骨髓可能受到強烈刺激或造血需求劇增,導緻未成熟細胞釋放入血。但這種情況相對少見,且通常程度較輕。
診斷意義:發現白細胞幼紅細胞增多症是一個重要的警示信號,強烈提示存在潛在的嚴重骨髓疾病(尤其是轉移癌或骨髓纖維化)或強烈的造血應激。它常伴有貧血(通常為中度至重度)和血小闆減少。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如骨髓穿刺和活檢、影像學檢查(尋找原發腫瘤)、相關腫瘤标志物檢測等以明确病因。
Leukoerythroblastosis 并非一個獨立的疾病診斷,而是一個描述外周血中出現未成熟粒系和紅系細胞的實驗室發現。它主要反映了骨髓正常造血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如被轉移癌細胞或纖維組織侵占)或處于極度應激狀态,是提示潛在嚴重疾病(特别是惡性腫瘤骨髓轉移或骨髓纖維化)的重要線索。
來源參考:
根據權威詞典和醫學資料,"leukoerythroblastosis"(/luːkəʊɪˌraɪθrɒblæsˈtoʊsɪs/)是一種骨髓異常綜合征,其核心特征是外周血中同時出現未成熟的白細胞(leukocytes)和紅細胞(erythrocytes)前體細胞。
詞源解析:
醫學定義: 該術語主要描述兩種病理狀态:
臨床表現: • 進行性貧血伴異形紅細胞 • 脾髒腫大(因髓外造血) • 外周血塗片可見幼紅、幼粒細胞(即"淚滴狀細胞") • 常伴隨血小闆減少
診斷依據: 需結合血塗片檢查、骨髓活檢及影像學檢查。該現象常見于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骨髓纖維化晚期、急性白血病等疾病。
相關概念: 需與新生兒溶血症(erythroblastosis fetalis)區分,後者特指Rh血型不合引發的胎兒紅細胞破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