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科] 腦白質切斷術
[外科] 腦白質切除術
Leucotomy(音标:英 [luːˈkɒtəmi],美 [luːˈkɑːtəmi])是一種神經外科手術,主要用于治療嚴重的精神疾病。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目的
Leucotomy 又稱腦白質切斷術,通過手術切斷大腦額葉與腦其他區域的神經連接,旨在緩解精神症狀(如強迫症、重度抑郁)。其原理是中斷額葉的神經傳導通路,減少異常情緒或行為反應。
曆史與争議
該手術在20世紀中期曾被廣泛使用,但因副作用顯著(如認知功能減退、性格改變)而逐漸被淘汰。現代醫學中,更精準的改良術式(如邊緣葉腦白質切開術,Limbic leucotomy)可能用于特定難治性病例。
生理影響
研究表明,該手術可能改變中樞多巴胺功能,導緻大腦皮層多巴胺含量下降,皮層下區域含量上升,從而影響情緒調節。
同義詞與相關術語
Leucotomy 是一種曆史悠久的神經外科幹預手段,因倫理和副作用問題現已極少使用,但在醫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技術演變,可參考神經醫學專業文獻。
Leucotomy(白質切開術)是一種神經外科手術,旨在通過切除大腦半球白質束來改善某些精神疾病的症狀。這種手術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廣泛使用,現已被更安全和有效的治療方法所取代。
名詞
一種通過切除大腦半球白質束來改善某些精神疾病的症狀的神經外科手術。
英式發音:/luːkɒtəmi/ 美式發音:/luːˈkɑːtəmi/
Leucotomy是一種通過切除大腦半球白質束來幫助治療某些精神疾病的手術。該手術通常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使用,并在現代醫學中被更安全和有效的治療方法所取代。白質切開術的目标是切除大腦半球中被認為與精神疾病有關的神經纖維束。這一手術曾經在一些精神疾病患者中被認為是有效的,但也存在嚴重的副作用和風險。由于其不可逆性和危險性,現代醫學已經停止使用這種手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