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ˈlektən/ 美:/'ˈlektərn/
複數:lecterns
n. 講台;誦經台
Every day, monks sit in silence at the lectern.
每天都會有僧人在這個誦經台靜坐。
Each classroom is equipped with lecterns with electronic touch screens.
每間教室都配備了電子觸屏的斜面講桌。
The teacher asked me to send down the papers on the lectern.
老師讓我把講台上的卷子發下去。
How do I know that there is a lectern?
我怎麼知道講台是存在的?
He thumped the lectern as he spoke.
他邊講道邊用手捶打讀經台。
Can I bring my notes to the lectern?
我可以帶筆記到講台去嗎?
A lectern that glides easily on two casters.
帶兩個腳輪的可滑劢的小講台。
First of all Seryozhka sets to work on the lectern.
謝遼日卡先動手做讀經台。
n.|platform/dais;講台;誦經台
lectern(讀經台/講台)指一種帶有傾斜桌面的獨立式支架,主要用于放置書籍或文稿以便站立朗讀或演講。其核心特征與用途如下:
桌面呈一定角度傾斜,便于演講者或誦讀者直視文稿,無需頻繁低頭。這種設計尤其適用于厚重書籍(如宗教經典),可穩固攤開頁面。
傳統形式為木質或金屬立柱支撐的箱式底座,現代變體包括可調節高度的移動講台。部分教堂古董講台會雕刻宗教符號(如鷹形裝飾象征福音傳播)。
教堂中用于放置《聖經》或經文,神職人員在此誦讀經文或主持儀式。例如基督教彌撒中,讀經台與布道講壇(pulpit)常分設于祭壇兩側。
現代場景中廣泛用于大學講座、會議演講及新聞發布會。區别于 podium(演講者站立的平台),lectern 特指放置文稿的台架,演講者通常站立于其後方或側方。
該詞源自古英語 lectrin,衍生自拉丁語 legere(意為“閱讀”)。中世紀時期,讀經台是修道院繕寫室和教堂的核心設施,後隨印刷術普及擴展至教育領域。20世紀後,輕量化設計使其成為标準會議設備。
權威參考來源:
單詞lectern 的詳細解釋如下:
Lectern(/ˈlek.tən/ 或 /ˈlek.tɚn/)指一種用于支撐書籍、講稿或文件的傾斜台面,通常帶有支架或底座,常見于演講、教學或宗教儀式中。演講者或朗讀者站在其後方或旁邊,将材料放置于台面上進行展示或閱讀。
源自拉丁語lectus(意為“閱讀”或“選擇”),後經古法語letrun 進入英語,最初與宗教儀式中的誦經台相關,後擴展至通用場景。
例句: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演變或設計類型,可參考相關建築或語言學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