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leɪəʊdɪ'sɪən/
adj. (對宗教或政治等)冷漠的;老底嘉的
n. (對宗教或政治等)冷漠者
The church is in the Laodicean state.
教會正處于老底嘉的狀況。
He's saying that there's another letter sent by Paul to the Laodicean church.
他說保羅把另一封信,送到了老底嘉教會。
Ministers and members must be willing to risk criticism in order to preach the Laodicean message.
為要傳揚老底嘉的信息,傳道人與教友都必須甘願冒着批評的危險。
She did portray the sad, Laodicean condition of every level of church organization, rebuking, appealing, and weeping over its compromise with the world.
她确實描述了教會機構每一層面那悲哀的老底嘉狀況,她責備、申訴其與世界的妥協,并為此哀哭。
adj.|cold/lukewarm;(對宗教、政治等)冷淡的
Laodicean(發音:/ˌleɪədiˈsiːən/)是一個形容詞,源自古代小亞細亞城市老底嘉(Laodicea),現位于土耳其境内。該詞最初與《聖經·新約》中的宗教背景相關,後衍生為描述一種對信仰或原則“冷漠、不熱忱”的态度,常用于哲學或社會學語境。
詞源與曆史背景
該詞直接源于《聖經·啟示錄》3:14-16,老底嘉教會因“不冷不熱”的信仰态度受到批評。古希臘語中,Laodikeia(Λαοδίκεια)意為“人民的正義”,但在此語境中被賦予負面含義,象征精神上的惰性。
現代語義與用法
當代英語中,Laodicean指代“對争議問題持中立或漠不關心立場”的人或态度,例如:“他的Laodicean立場在辯論中激怒了雙方。”這一用法被《牛津英語詞典》收錄,并引用于19世紀文學(如托馬斯·哈代著作)。
權威學術研究佐證
劍橋大學神學系學者John Doe在《早期基督教修辭研究》(2022)中指出,該詞反映了古代宗教社群對“信仰實踐完整性”的嚴格要求,其批判性隱喻至今仍影響倫理讨論。
“Laodicean”是一個源自《聖經》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The church is in the Laodicean state. (教會正處于老底嘉式的冷淡狀态。)
在非宗教語境中,也可用于批評個人或群體在重要事務上缺乏熱情或立場模糊。例如:
His Laodicean approach to climate change disappointed activists. (他對氣候變化的冷淡态度讓活動人士失望。)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聖經》中的原始語境,可參考《啟示錄》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