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blai Khan是什麼意思,Kublai Khan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忽必烈(中國元朝皇帝)
例句
He meets Kublai Khan.
他與忽必烈會面。
Kublai Khan welcomed Marco and his father.
忽必烈汗熱烈歡迎馬可父子二人。
Yuan of the Mongols. Genghis Khan and Kublai Khan.
當時元世祖忽必烈汗正***************。
As Kublai Khan grew older, they feared for their safety.
由于忽必烈逐漸老邁,他們擔心自己的安危。
Polo 's travelogue mentions that Kublai Khan sent envoys to Malgache.
馬可波羅遊記中提到忽必烈曾派使節到過馬爾加什。
專業解析
Kublai Khan(忽必烈汗,1215年-1294年),是蒙古帝國的第五位大汗(1260年-1294年在位),同時也是中國元朝的建立者和開國皇帝(1271年-1294年在位)。他是成吉思汗(Genghis Khan)的孫子,拖雷的第四子,蒙哥汗(Möngke Khan)的弟弟。
-
名字含義與身份:
- “Kublai”是其蒙古語名字的音譯,意為“禮物”或“贈予者”。
- “Khan”是蒙古語中對最高統治者的尊稱,意為“汗”或“可汗”,相當于皇帝。
- 因此,“Kublai Khan”直譯為“忽必烈汗”,代表了他的身份是蒙古帝國的大汗。他更廣為人知的身份是元世祖,即中國元朝的開國皇帝。
-
政治與軍事成就:
- 繼承汗位與建立元朝: 1259年蒙哥汗去世後,忽必烈與其弟阿裡不哥争奪汗位。1260年,忽必烈在開平(後稱上都)召開忽裡勒台大會,被部分蒙古貴族推舉為大汗。1271年,他正式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建立元朝,定國號為“大元”,将大都(今北京)定為首都。這标志着蒙古政權開始采用中原王朝的傳統制度進行統治。
- 統一中國: 忽必烈最重大的功績是滅亡南宋,統一中國。1276年,元軍攻占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1279年,在崖山海戰中徹底消滅南宋殘餘勢力,結束了自唐末以來長達數百年的分裂割據局面,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
- 統治疆域: 在他的統治下,元朝的疆域空前遼闊,東起日本海、西抵天山、北包貝加爾湖、南至南海,是中國曆史上疆域最廣的朝代之一。作為蒙古大汗,他也名義上是其他蒙古汗國(如金帳汗國、察合台汗國、伊利汗國)的宗主。
-
治理與文化貢獻:
- 行省制度: 在地方行政上,忽必烈在全國推行行省制度(行中書省),這一制度被後世明清兩代所沿用,影響深遠。
- 宗教政策: 他采取相對寬容的宗教政策,藏傳佛教(薩迦派)被尊為國教,同時伊斯蘭教、基督教(景教)、道教等也得到一定發展。他任命藏傳佛教高僧八思巴為國師,并創制了八思巴文,作為元朝的官方文字之一。
- 經濟與交通: 重視發展經濟,鼓勵商業,維護絲綢之路的暢通。元朝時期,海上絲綢之路也空前繁榮。他下令開鑿了京杭大運河山東段,使漕運更為便捷。
- 中外交流: 元朝與外界交流頻繁,來自中亞、西亞、歐洲的商人、旅行家、傳教士等大量湧入中國。最著名的例子是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他在其遊記中詳細記述了在元朝的經曆,對西方了解東方産生了巨大影響。
-
曆史地位:
忽必烈汗是蒙古帝國從草原遊牧帝國向定居的中華王朝成功轉型的關鍵人物。他既是蒙古帝國的大汗,延續了成吉思汗的征服事業,完成了對中國的統一;同時也是中國元朝的開國皇帝,吸收漢法,建立了一套融合蒙古舊制與中原傳統的統治體系。他的統治促進了中國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在蒙古史和中國史上均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來源參考:
- 宋濂等:《元史》(中華書局點校本)。
- 脫脫等:《宋史》(中華書局點校本)。
- 勒内·格魯塞:《草原帝國》(商務印書館)。
- 傑克·威澤弗德:《成吉思汗與今日世界之形成》(重慶出版社)。
-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曆史卷》(相關條目)。
- 劍橋中國史系列:《劍橋中國遼西夏金元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資料
Kublai Khan 的詳細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與發音
- 發音:/ˌkuːblaɪ ˈkɑːn/(英文音标),中文譯名“忽必烈”。
- 詞源:源自蒙古語,是“忽必烈”的英文音譯,其中“Khan”意為“可汗”(古代遊牧民族對統治者的尊稱)。
2. 曆史人物身份
Kublai Khan(1215–1294)是蒙古帝國的第五位大汗,也是元朝的開國皇帝。
- 統治時期:1260–1294年,完成了成吉思汗未竟的事業,征服中國大部分地區,并建立元朝(1271年)。
- 曆史地位:首位非漢族統一中國的皇帝,推動了經濟改革、文化融合及東西方交流。
3. 文學與文化中的引用
- 詩歌《忽必烈汗》:英國詩人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的浪漫主義詩作,描繪了忽必烈在上都(Xanadu)建造的奇幻宮殿。此詩源于作者服用鴉片後的夢境,并非真實曆史描述。
- 象征意義:詩中“Kubla Khan”成為東西方文化交融的意象,代表神秘與宏偉。
4. 其他現代用法
- 耳機産品:品牌NOBLE推出的“Kublai Khan”耳機,借其名凸顯産品的奢華與霸氣設計。
Kublai Khan 既指曆史上統一中國的元世祖忽必烈,也在西方文學中成為藝術創作的靈感符號。其名字在不同語境下承載着權力、文化融合或美學象征的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peacefulin sb.'s shoessew upplacatebe suitable forgrant-in-aidACCORDSbluntingdrumsplayboysrubrayouthhoodbrag aboutin the doghouseinjection mouldjade braceletland tenurestatic statetake a pictureanisophyllousbalconiedcarpetweedclothespinechopraxiaincursioninkhornliteralnesslithographmicrocoleopteravignet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