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盧
kilorutherford(千盧瑟福)是一個用于表示放射性活度的非國際單位制(非SI)單位。其詳細含義如下:
定義與量級
kilorutherford 是盧瑟福(rutherford,符號:Rd)單位的倍數。1 盧瑟福定義為每秒發生 10⁶ 次放射性衰變(disintegrations per second, dps)。因此:
換算成國際單位制(SI)單位貝克勒爾(Becquerel, Bq,定義為每秒一次衰變):
曆史背景與用途
盧瑟福單位是以著名核物理學家歐内斯特·盧瑟福(Ernest Rutherford)的名字命名的。它曾用于核物理和放射化學領域,特别是在描述較高水平的放射性活度時(因為早期的測量技術可能更容易處理較大數值)。然而,自 1975 年國際計量大會正式采用貝克勒爾(Bq)作為放射性活度的 SI 單位後,盧瑟福及其倍數單位(如 kilorutherford)的使用已大大減少,并被貝克勒爾所取代。
與現代單位的關系
雖然 kilorutherford 本身已不常用,但理解它與标準單位的關系對于解讀曆史文獻或某些特定領域的舊數據仍有意義:
在需要極高放射性活度單位的場合(如某些工業或研究應用),千兆貝克勒爾(GBq,即 10⁹ Bq)是現在更常用的、與 kilorutherford 等價的 SI 單位。
參考資料來源:
"kilorutherford"(縮寫為krd)是放射性活度的舊單位,具體含義如下:
基本定義
"kilo"表示國際單位制中的千倍(10³),"rutherford"(盧瑟福)是放射性活度的曆史單位。1盧瑟福(Rd)定義為每秒發生10⁶次原子衰變。
單位換算
1 kilorutherford = 10³ Rd = 10³ × 10⁶次衰變/秒 = 10⁹次衰變/秒。
用國際單位制表示則為:
$$1 text{kRd} = 10 text{Bq} = 1 text{GBq}$$
(貝克勒爾(Bq)是現行國際單位,1 Bq = 1次衰變/秒)
使用背景
盧瑟福單位現已不常用,1975年後國際标準改用貝克勒爾(Bq)。該術語多見于早期核物理文獻或特定領域的曆史資料中。
square rootcome onto the marketdripnonchalanceAIMScrackupembellishedmeniscussepsissermonizedsquashesstancessulliedtrekkedungainliestunschooleddisagree withgenetic linkagepolitical socializationpyramid sellingsenile dementiaairworthinessbarredomineeringlyflanneledfluorocarbonzlheteromedusoidhowbeitlarkylarvasc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