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kɪldɪə/ 美:/'ˈkɪlˌdɪr/
複數 killdeers或killdeer
n. 小水鳥(産于北美的一種鳥)
Killdeer(學名:Charadrius vociferus)是鸻科鸻屬的一種中型涉禽,廣泛分布于北美洲、中美洲及南美洲部分地區。其名稱來源于獨特的鳴叫聲,近似“kill-deer”的重複音節。以下從生物學特征與生态習性兩方面展開解釋:
1. 形态特征與辨識 成年killdeer體長約20-28厘米,翼展可達46-48厘米,體重約75-120克。其顯著特征包括:
2. 生存策略與行為 killdeer以獨特的「拟傷行為」著稱。當巢穴受到威脅時,親鳥會拖拽翅膀假裝受傷,引誘捕食者遠離巢區。據《奧杜邦鳥類指南》記載,這種行為可将捕食者引至距離巢穴最遠300米處。其食譜包含昆蟲、甲殼類及小型無脊椎動物,通過快速奔跑配合突然停頓的方式捕食。
3. 繁殖生态 該物種常選擇開闊地築巢,如礫石灘、高爾夫球場或屋頂等人工環境。巢穴為地面淺坑,每窩産卵4-6枚,卵殼具有保護性斑點。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研究表明,雛鳥屬早成鳥,破殼後數小時即可自行覓食。
參考資料:
Killdeer 是一種北美洲常見的小型涉禽,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Killdeer 指鸻科鳥類中的一種,學名Charadrius vociferus,以獨特的鳴叫聲和栖息習性著稱。它常出沒于内陸水域、田野或開闊地帶,屬于中小型水鳥。
詞源與發音
特征與習性
這種鳥體長約20-28厘米,羽毛呈灰褐色,胸頸部有兩條黑色環紋。遇到威脅時會用“拟傷行為”保護巢穴,即假裝受傷吸引捕食者遠離(需注意此行為特征未在搜索結果中直接提及,但屬于該物種的生物學常識補充)。
同義詞與拼寫
該詞複數形式為killdeers或killdeer,也可拼作kildeer。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于北美洲,從加拿大南部延伸至美國全境及墨西哥部分地區。
提示:如需更完整的生物學分類或生态行為研究,建議參考鳥類學專業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