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kɪ'diːv/ 美:/'kə'div/
n. 埃及總督
khedive(赫迪夫)是19世紀至20世紀初埃及世襲統治者的官方頭銜,特指在奧斯曼帝國宗主權下實際統治埃及的總督。該頭銜由奧斯曼帝國蘇丹授予,地位高于一般帕夏(Pasha),賦予持有者高度自治權,尤其在軍事、財政和行政領域。
“Khedive”一詞源自波斯語“khidīw”(意為“君主”或“領主”),1867年由奧斯曼蘇丹阿蔔杜勒阿齊茲正式授予埃及統治者伊斯梅爾帕夏(Isma'il Pasha),以取代此前使用的“瓦利”(Vali,即總督)。這一稱號标志着埃及自治地位的提升,盡管名義上仍屬奧斯曼帝國藩屬,但赫迪夫幾乎擁有獨立君主的權力。
赫迪夫作為埃及最高行政長官,擁有以下核心權力:
1882年英國占領埃及後,赫迪夫的實際權力被大幅削弱,淪為英國控制下的傀儡。1914年,隨着奧斯曼帝國加入一戰對抗英國,英國單方面廢除赫迪夫頭銜,扶植侯賽因·卡米爾(Hussein Kamel)為“蘇丹”,宣告埃及脫離奧斯曼帝國,赫迪夫制度終結。
權威參考來源:
詳細說明頭銜的起源、政治意義及曆史演變。
收錄赫迪夫敕令、外交文書等原始檔案。
(注:鍊接有效性需實時驗證,建議讀者訪問時确認)
“Khedive”是一個曆史政治術語,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1. 基本定義
“Khedive”指1867年至1914年間埃及的統治者稱號,中文譯為“埃及總督”或“赫迪夫”。該頭銜由奧斯曼帝國蘇丹授予,表示埃及**者在奧斯曼帝國框架内擁有較高自治權。
2. 曆史背景
3. 語言信息
4. 使用場景
現多用于曆史文獻中描述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埃及的政治結構,例如讨論英國殖民史或奧斯曼帝國地方治理體系時。
如需進一步了解赫迪夫時期的政治改革或具體**者,建議查閱權威曆史資料。
kindlya rule of thumbrowdyfilicalesNarasimhanpatentedpatriarchalsubscriptionstrainersauger drillenvironmental disruptionequal temperamentfiring temperaturefold increaseget hurtpregnant womantruly exceptionalabaloneactinographallocheiriaaquicultureastrospacebackspringBellatrixdecyleneequipotentialGuianahammererhereabouthydrargyr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