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toacidosis是什麼意思,ketoacidosis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ketoacidosis英标
英:/',kɪ'təʊæsɪ'dəʊsɪs/ 美:/'kitoʊæsɪˈdoʊsɪs/
常用詞典
n. [内科] 酮酸中毒;酮病
例句
An underlying cause of ketoacidosis should be sought.
有酮症酸中毒時,應自動尋找其因為。
Diabetes; 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 Inducing factor.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誘發因素。
Delays in insulin administration may lead to ketoacidosis despite the fasting state.
沒有及時給胰島素即使是在禁食狀态下也會導緻酮症酸中毒的發生。
Results: 33 patients have been cured with diabetic ketoacidosis, the caring rate is over 91%.
結果:3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治愈33例,治愈率達91 %以上。
Objective of 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 the occurrence of incentives, clinic characteristics.
酮症酸中毒(dka)的發生、誘因、診療特點。
常用搭配
diabetic ketoacidosis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酸症;糖尿病酮酸中毒
專業解析
酮症酸中毒(Ketoacidosis)是一種嚴重的代謝性酸中毒狀态,主要由于體内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同時升糖激素(如胰高血糖素、腎上腺素等)不適當升高,導緻脂肪分解加速,産生大量酮體(β-羟基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堆積,超過機體代謝能力而引起的。其核心特征是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謝性酸中毒。最常見類型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主要發生在1型糖尿病患者,但也可發生于重症2型糖尿病患者。
詳細病理機制與特征:
- 胰島素缺乏與升糖激素過多:胰島素不足時,葡萄糖無法有效進入細胞利用,同時升糖激素促使肝髒糖原分解和糖異生,導緻血糖顯著升高(通常 > 13.9 mmol/L 或 250 mg/dL)。
- 脂肪分解與酮體生成:胰島素缺乏使脂肪分解加速,遊離脂肪酸(FFA)釋放入血增多。FFA在肝髒經β-氧化生成大量乙酰輔酶A。由于糖代謝障礙,草酰乙酸相對不足,乙酰輔酶A無法充分進入三羧酸循環,轉而縮合形成酮體(主要為β-羟基丁酸和乙酰乙酸)。
- 酮體堆積與酸中毒:酮體是強酸性物質。當酮體生成速度遠超外周組織(如肌肉、腎髒)的利用和排洩能力時,血液中酮體濃度顯著升高(血酮 ≥ 3.0 mmol/L 或尿酮強陽性)。β-羟基丁酸和乙酰乙酸釋放氫離子(H⁺),消耗體内碳酸氫鹽(HCO₃⁻)緩沖系統,導緻血液pH下降(通常 < 7.3),出現代謝性酸中毒。
- 滲透性利尿與脫水:高血糖導緻滲透性利尿,大量水分、電解質(鈉、鉀、氯、鎂、磷)經尿液丢失,引起嚴重脫水和循環衰竭風險。
- 電解質紊亂:盡管總體鉀丢失嚴重,但酸中毒初期血鉀可能正常或升高(因H⁺進入細胞,K⁺移出細胞)。隨着胰島素治療和酸中毒糾正,鉀離子會迅速進入細胞,若不及時補充極易發生危及生命的低鉀血症。
主要誘因:
- 感染(最常見,如肺炎、尿路感染)
- 胰島素治療中斷或劑量不足
- 新發1型糖尿病
- 心肌梗死、中風、胰腺炎等急性疾病
- 創傷、手術等應激狀态
- 某些藥物(如糖皮質激素、噻嗪類利尿劑、SGLT2抑制劑)
典型臨床表現:
- “三多一少”加重:多飲、多尿、多食、體重減輕。
- 脫水征象:皮膚幹燥、彈性差、口幹、眼球凹陷、低血壓、心動過速。
- 酸中毒表現:深大呼吸(Kussmaul呼吸),呼氣有爛蘋果味(丙酮氣味)。
- 消化道症狀:惡心、嘔吐、腹痛(可類似急腹症)。
- 神經系統症狀:乏力、頭痛、嗜睡、意識模糊,嚴重者可昏迷。
診斷标準(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為例):
- 高血糖(血糖 > 13.9 mmol/L)
- 代謝性酸中毒(動脈血pH < 7.3 和/或 血清HCO₃⁻ < 18 mmol/L)
- 酮血症(血β-羟基丁酸 ≥ 3.0 mmol/L)和/或酮尿症(尿酮陽性)
治療原則(需緊急住院治療):
- 補液:快速補充生理鹽水糾正脫水,恢複有效循環血量。
- 胰島素治療:持續靜脈輸注小劑量胰島素,抑制酮體生成,降低血糖。
- 糾正電解質紊亂:密切監測并補充鉀、鈉等電解質,尤其注意防範低鉀血症。
- 糾正酸中毒:通常不常規使用碳酸氫鈉,僅在嚴重酸中毒(pH < 6.9)時考慮。
- 去除誘因:如積極抗感染治療。
權威來源參考:
- 美國糖尿病協會(ADA)每年更新的《糖尿病醫學診療标準》對DKA有詳細定義、診斷和治療指南。
-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發布的《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也包含DKA相關内容。
- 權威醫學教科書如《威廉姆斯内分泌學》(Williams Textbook of Endocrinology)、《哈裡森内科學》(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均有深入闡述。
重要提示: 酮症酸中毒是危及生命的急症,若出現相關症狀應立即就醫。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診斷和治療建議。
網絡擴展資料
Ketoacidosis(酮症酸中毒)是一種由體内酮體過度積累導緻的代謝性酸中毒,常見于糖尿病未控制或長期酗酒等情況下。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機制
- 核心概念:當身體缺乏足夠的胰島素分解葡萄糖供能時,會轉而分解脂肪,産生大量酮體(如β-羟丁酸、乙酰乙酸)。酮體過度積累會導緻血液酸性升高(pH<7.3),引發酸中毒。
- 常見類型: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多見于1型糖尿病患者,因胰島素不足引發。
- 酒精性酮症酸中毒(Alcoholic Ketoacidosis):長期酗酒合并營養不良或嘔吐導緻。
2.臨床表現
- 症狀:包括多尿、口渴、呼吸深快(Kussmaul呼吸)、腹痛、惡心嘔吐,嚴重時出現意識模糊甚至昏迷。
- 實驗室指标:血糖升高(DKA時>250 mg/dL)、血酮升高、代謝性酸中毒(HCO₃⁻<18 mmol/L)。
3.誘因與治療
- 常見誘因:感染、胰島素治療中斷、酗酒、創傷或急性疾病。
- 治療原則:補液糾正脫水,靜脈注射胰島素降低血糖和酮體,糾正電解質紊亂(如補鉀)。
4.相關術語與擴展
- 反義詞/相關詞:酮病(Ketosis,指酮體升高但不伴酸中毒)。
- 發音:英音 [ki:təʊæsɪ'dəʊsɪs],美音 [ki:toʊæsɪ'doʊsɪs]。
如需更專業的醫學解讀或病例分析,可參考臨床指南或權威文獻(如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