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mmgranite是什麼意思,kammgranite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n. 斑閃花崗岩
專業解析
kammgranite(音譯“卡姆花崗岩”)是地質學中用于描述特定構造環境下形成的花崗岩變種的專業術語。該詞源自德語“Kamm”(意為山脊或刀刃狀構造)與“granite”(花崗岩)的組合,指代具有條帶狀或層狀構造特征的花崗岩類型。這類岩石常見于造山帶,其形成與闆塊碰撞過程中的高壓變形和岩漿侵入作用密切相關。
根據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IUGS)的岩石分類标準,kammgranite通常呈現以下特征:
- 礦物組成:以石英(25-35%)、堿性長石(30-50%)和斜長石(10-25%)為主,含少量黑雲母或角閃石
- 結構特征:發育平行排列的礦物定向構造,形成類似刀刃狀(kammstructure)的紋理
- 形成環境:多産于中-上地殼深度(10-20公裡),溫度範圍約650-750°C
近年研究顯示,阿爾卑斯造山帶和喜馬拉雅東構造結區域發現的kammgranite樣本,為大陸碰撞過程中地殼重熔作用提供了重要證據(來源:Springer《岩石成因論文集》)。這類岩石的年齡測定數據常被用于重建古闆塊運動軌迹。
在工程應用方面,kammgranite因具有各向異性力學特性,其強度參數需采用特殊公式表達:
$$
sigma_c = sigma_0 + Kcdot e^{(frac{theta}{theta_0})}
$$
其中$sigma_0$為基岩強度,$K$為構造強化系數,$theta$為片理面與受力方向夾角。
網絡擴展資料
關于單詞kammgranite 的詳細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 kammgranite 是地質學術語,指一種含有角閃石的花崗岩類型,中文譯名為斑閃花崗岩。
- 音标:英式發音為 [kæmɡ'rænɪt],美式發音為 [kæmɡ'rænɪt]。
2.地質學特征
- 屬于花崗岩(granite)的變種,普通花崗岩主要由長石、石英和雲母組成,而斑閃花崗岩因含有角閃石礦物 而得名。
- 可能呈現斑狀結構(斑晶與基質差異明顯),常見于岩漿侵入岩體中。
3.名稱來源與用途
- 英文詞源可能結合了德語詞彙(如 Kamm 意為“脊”或“冠”)與“花崗岩”(granite),描述其特殊紋理或成分。
- 在建築和裝飾領域,花崗岩因其硬度和美觀被廣泛使用,斑閃花崗岩可能用于特殊石材需求。
4.相關術語
- 與kammererite(鉻斜綠泥石)、kamperite(多雲正煌岩)等同屬岩石分類詞彙。
- 普通花崗岩(granite)的組成與特性可參考。
5.補充說明
- 該詞使用場景較專業,建議結合地質學文獻或權威詞典進一步了解。若需例句或具體礦物成分分析,可查閱地質學數據庫或相關學術資料。
如果需要更詳細的岩石學分類或實際案例,推薦參考地質學專業書籍或學術論文。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