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就政府的行為或政策)提出質詢者
"Interpellator"是源自拉丁語"interpellare"(意為打斷或質問)的英語詞彙,指代在正式場合中發起質問或要求解釋的主體。該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具體含義:
政治與法律語境
在議會制國家,"interpellator"特指通過正式程式向政府官員提出質詢的議員。例如,法國國民議會規定,議員可依據《議會程式規則》第132條發起"interpellation",要求部長對政策進行解釋。此類質問具有法定約束力,被質問方須在規定時間内回應。
哲學理論中的概念延伸
路易·阿爾都塞(Louis Althusser)在意識形态理論中提出,意識形态通過"interpellation"(質詢)機制将個體建構為主體。在此框架下,"interpellator"指代意識形态國家機器(如宗教、教育系統),其通過話語實踐召喚個體接受特定社會角色參考:斯坦福哲學百科全書-Althusser條目。
語言學與日常用法
《牛津英語詞典》将其定義為"通過言語行為中斷對話流程并要求回應的主體"。例如在辯論中頻繁提問的參與者,或要求澄清合同條款的法律顧問均可稱為interpellator參考:牛津英語詞典-interpellator詞條。
該詞在當代使用頻率較低,主要集中于學術文獻與特定專業領域,其核心語義始終圍繞"通過權威性提問建立對話關系"展開。
"interpellator" 是一個政治或法律領域的專業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核心定義
該詞指代“提出質詢者”,尤其指在政府行為或政策層面發起正式質詢的人。例如在議會中,議員對政府官員提出質疑的行為主體即可稱為 interpellator。
詞源與關聯詞
發音與用法
示例句子
"The opposition party's interpellator demanded transparency regarding the new tax policy."
如需更多例句或完整詞源演變,可參考有道詞典或聽力課堂線上翻譯的原始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