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位系
Inferae是植物分類學中的一個曆史術語,源自拉丁語“inferus”(意為“下方的”),指代雙子葉植物中具有下位子房特征的類群。這類植物的花被(花萼和花冠)着生于子房下方,子房位置低于花被附着點,與上位子房(Superae)形成對比。該分類最早由19世紀植物學家本瑟姆(George Bentham)和胡克(Joseph Hooker)提出,用于描述菊科(Asteraceae)、忍冬科(Caprifoliaceae)等科植物的形态特征。
在經典分類系統中,Inferae屬于雙子葉植物的一個亞類,與Thalamiflorae(上位花被類)、Disciflorae(盤狀花類)并列。例如,菊科植物的頭狀花序和聚合瘦果結構即符合下位子房的典型特征。不過,現代基于分子系統學的APG分類體系已不再沿用這一形态分類标準,而是通過基因序列重新界定親緣關系。
需要注意的是,Inferae作為傳統分類術語,目前主要應用于植物學史和比較形态學研究。當代權威文獻如《國際植物命名法規》(ICN)和《維管植物科屬志》已逐步采用更精确的系統發育分組名稱。
關于單詞"inferae" 的詳細解釋如下:
建議通過植物學詞典(如海詞詞典)或真菌分類學專著查閱更詳細的分類學定義及實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