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位系
Inferae是植物分类学中的一个历史术语,源自拉丁语“inferus”(意为“下方的”),指代双子叶植物中具有下位子房特征的类群。这类植物的花被(花萼和花冠)着生于子房下方,子房位置低于花被附着点,与上位子房(Superae)形成对比。该分类最早由19世纪植物学家本瑟姆(George Bentham)和胡克(Joseph Hooker)提出,用于描述菊科(Asteraceae)、忍冬科(Caprifoliaceae)等科植物的形态特征。
在经典分类系统中,Inferae属于双子叶植物的一个亚类,与Thalamiflorae(上位花被类)、Disciflorae(盘状花类)并列。例如,菊科植物的头状花序和聚合瘦果结构即符合下位子房的典型特征。不过,现代基于分子系统学的APG分类体系已不再沿用这一形态分类标准,而是通过基因序列重新界定亲缘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Inferae作为传统分类术语,目前主要应用于植物学史和比较形态学研究。当代权威文献如《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CN)和《维管植物科属志》已逐步采用更精确的系统发育分组名称。
关于单词"inferae" 的详细解释如下:
建议通过植物学词典(如海词词典)或真菌分类学专著查阅更详细的分类学定义及实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