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高乳糜微粒血症
高乳糜微粒血症(hyperchylomicronemia)是一種以血液中乳糜微粒異常升高為特征的脂代謝紊亂疾病。乳糜微粒是由腸道合成的脂蛋白顆粒,主要負責膳食中甘油三酯的運輸。
核心機制與病因
該疾病主要源于脂蛋白脂肪酶(LPL)活性不足或相關調節蛋白(如ApoC-II)功能缺陷,導緻乳糜微粒無法正常分解。遺傳性因素占主導,包括家族性乳糜微粒血症綜合征(FCS),由LPL、_APOC2_等基因突變引起。繼發性因素可見于未控制的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或某些藥物反應。
臨床表現
典型症狀包括反複發作的急性胰腺炎(血清甘油三酯>11.3 mmol/L時風險顯著增加)、腹痛性危象及皮膚黃瘤。約80%患者伴隨肝脾腫大,兒童病例可能出現發育遲緩。
診斷與治療
診斷依據包括:
治療采用極低脂飲食(脂肪攝入<20g/日),配合貝特類藥物或ω-3脂肪酸。2023年新型基因療法(如ANGPTL3抑制劑)在臨床試驗中顯示可降低90%的甘油三酯水平。
權威參考資料
hyperchylomicronemia(高乳糜微粒血症)是一個醫學術語,由三部分構成:
該詞指血液中乳糜微粒濃度顯著升高的病理狀态,通常與脂質代謝異常相關。常見于以下情況:
患者可能出現腹痛、胰腺炎或皮膚黃色瘤等症狀,需通過血脂檢測和基因分析确診。治療包括低脂飲食、藥物幹預(如貝特類)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