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高乳糜微粒血症
高乳糜微粒血症(hyperchylomicronemia)是一种以血液中乳糜微粒异常升高为特征的脂代谢紊乱疾病。乳糜微粒是由肠道合成的脂蛋白颗粒,主要负责膳食中甘油三酯的运输。
核心机制与病因
该疾病主要源于脂蛋白脂肪酶(LPL)活性不足或相关调节蛋白(如ApoC-II)功能缺陷,导致乳糜微粒无法正常分解。遗传性因素占主导,包括家族性乳糜微粒血症综合征(FCS),由LPL、_APOC2_等基因突变引起。继发性因素可见于未控制的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或某些药物反应。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包括反复发作的急性胰腺炎(血清甘油三酯>11.3 mmol/L时风险显著增加)、腹痛性危象及皮肤黄瘤。约80%患者伴随肝脾肿大,儿童病例可能出现发育迟缓。
诊断与治疗
诊断依据包括:
治疗采用极低脂饮食(脂肪摄入<20g/日),配合贝特类药物或ω-3脂肪酸。2023年新型基因疗法(如ANGPTL3抑制剂)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可降低90%的甘油三酯水平。
权威参考资料
hyperchylomicronemia(高乳糜微粒血症)是一个医学术语,由三部分构成:
该词指血液中乳糜微粒浓度显著升高的病理状态,通常与脂质代谢异常相关。常见于以下情况:
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胰腺炎或皮肤黄色瘤等症状,需通过血脂检测和基因分析确诊。治疗包括低脂饮食、药物干预(如贝特类)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