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haɪ'pælədʒiː; hɪ-/ 美:/'hɪˈpælədʒi/
n. 換置
Transferred epithet or hypallage is a common figure of speech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移 置是英語和漢語中一種常見的修辭格。
The present thesis is an attempt to demonstrate the cognitive meaning construction of color terms hypallage on the basis of 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
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論為框架,論證顔色詞移就的意義構建認知過程。
This paper explores into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relevance by discussing the usage of four rhetorical devices in collocation variation, namely metaphor, hypallage, zeugma and pun.
本文通過隱喻、移就、轭式搭配和雙關等辭格的表現,探讨關聯理論對搭配變異修辭效果的理論支持和诠釋。
n.|transposition;換置
hypallage(換置法)是一種修辭手法,其核心在于修飾語與中心詞語法關系的非常規轉移。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特點
hypallage源自希臘語“hypallassein”,意為“交換”或“轉移”。它通過颠倒兩個詞語的句法關系,将本應修飾A的形容詞轉移到B上(例如“sleepless night”中,“sleepless”本應形容人,卻修飾了“night”)。這種手法賦予語言新穎性和情感張力。
漢語中的對應修辭
漢語的“移就”與hypallage高度相似,例如将描述人的情感詞彙用于事物(如“歡樂的歌聲”)。但英語hypallage更強調句法位置的交換,而漢語移就側重語義的跨域轉移。
典型例子
翻譯方法
處理hypallage時可采用:
應用場景
常見于文學創作,用于營造陌生化效果或強化情感。例如莎士比亞戲劇中常用此類修辭增強戲劇沖突。
提示:若需更多語言學分析,可參考道客巴巴的論文(來源、5)或《文學用語詞典》定義(來源)。
Hypallage 是一個用于修飾修辭語的修辭技巧,常見于文學作品中,是一種詞語借代的形式。它的定義、發音、用法、解釋、近義詞、反義詞等如下:
Hypallage 是一種修辭技巧,指的是一種詞語借代的形式,通常是兩個詞語之間的借代,使得一個詞語與其所修飾的語法成分之間的關系發生倒置。
名詞
[hɪˈpælədʒi]
The streets were dark with something more than night. (W. H. Auden, “As I Walked Out One Evening”) (街道變得很黑暗,勝過黑夜。)
他的眼中閃着憤怒的火花。(借代格,閃着憤怒的火花是形容詞短語,應該修飾“他”,但是它修飾的是“眼睛”這個名詞。)
Hypallage 通常用于文學作品中,可以用來創造意想不到的效果,增強語言的表現力,使文學作品更加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
Hypallage 常常用來強調修辭語的意境和效果,通過倒置修辭語和其修飾語之間的關系,使得修辭語更加突出,更加生動、形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