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色素沉着
血色素沉着症(Hemochromatosis)是一種因機體鐵代謝異常導緻鐵元素在體内過度沉積的遺傳性疾病。該病主要與調控鐵吸收的基因突變有關,過量鐵沉積在肝髒、心髒、胰腺等器官中,可引發器官功能損害甚至衰竭。
血色素沉着症是因基因突變(主要為HFE基因)導緻腸道鐵吸收調節失效,機體持續吸收過量的鐵。正常情況下,人體通過激素鐵調素(hepcidin)控制鐵吸收量,但患者因基因缺陷導緻鐵調素分泌不足或功能異常,使鐵吸收失控。過量鐵以含鐵血黃素等形式沉積在組織中,造成氧化損傷。
核心療法為靜脈放血術(Phlebotomy),每周抽取500ml血液(相當于200-250mg鐵),直至鐵蛋白降至50-100ng/mL,後轉為維持治療(每2-4個月放血一次)。放血可有效清除多餘鐵并預防器官損傷。對于無法放血者,可采用鐵螯合劑(如地拉羅司)。患者需終身監測鐵蛋白水平并避免維生素C補充劑(促進鐵吸收)。
權威參考來源:
“hematochromatosis”可能為“hemochromatosis”或“hemachromatosis”的拼寫變體,其正确醫學術語為血色病(或稱血色素沉着症)。以下是詳細解釋:
血色病是一種鐵代謝障礙疾病,主要表現為體内鐵質過度沉積于肝髒、心髒、胰腺等器官,導緻組織損傷和功能障礙。病因包括:
鐵沉積可引發器官纖維化及功能損害,常見并發症包括:
需通過放血療法、鐵螯合劑降低體内鐵含量,并定期監測器官功能。若存在疑似症狀,建議盡早就醫檢查。
如需更專業的醫學解釋,可參考權威醫學文獻或教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