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bituation是什麼意思,habituation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habituation英标
英:/'həbɪtʃʊ'eɪʃən; həbɪtjʊ-/ 美:/'həˌbɪtʃuˈeɪʃn/
常用解釋
習慣化
常用詞典
n. 習慣,熟習;[生理] 習慣化
例句
He turned off the computer and left the office with habituation.
他習慣性地關上電腦離開辦公室。
Habituation to repeated stimulation is the root cause of this phenomenon.
對反複刺激的習以為常是導緻這種現象的根源。
The first is habituation.
第一個原則是習慣化。
Habituation is a fancy word for boredom.
習慣化是厭倦這個詞的一種華麗表達。
Network game habituation symptom and damage;
網絡遊戲成瘾的症狀與危害;
The rate of survival after habituation was over 90%.
組培苗馴化移栽成活率達90%以上。
Excellence is an art won by training and habituation.
卓越是一門通過訓練而成的藝術,亦即習慣。
同義詞
n.|manner/custom/way;[生理]習慣,熟習;習慣化
專業解析
Habituation(習慣化)是一個在心理學和神經科學領域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一種特定形式的學習過程。其核心含義是:
當一個生物體(包括人類)反複或持續暴露于一個中性刺激(即該刺激最初可能引起反應,但本身不具有威脅性或獎勵性)時,該生物體對該刺激的行為反應會逐漸減弱甚至消失的現象。
簡單來說,就是生物體“習慣”了某個刺激,不再對它做出強烈的或任何反應。
詳細解釋與關鍵特征:
- 非聯想學習: Habituation 是一種簡單的非聯想學習形式。這意味着學習發生是因為對單個刺激的重複體驗,而不是将兩個刺激聯繫起來(如經典條件反射)或因為行為後果(如操作條件反射)。
- 反應特異性: 反應減弱是針對特定刺激的。如果刺激發生變化(例如音調改變、亮度增加),反應通常會恢複(見“去習慣化”)。
- 刺激特異性: 習慣化通常隻針對被重複呈現的那個特定刺激或非常相似的刺激。對新的、不同的刺激,反應通常不會減弱。
- 可逆性: 習慣化效應通常是暫時的。如果刺激在一段時間内不再出現,對該刺激的反應可能會自發恢複(自發恢複)。或者,如果出現一個新的、強烈的刺激,也可能導緻對原習慣化刺激的反應暫時恢複(去習慣化)。
- 與疲勞或感官適應的區别:
- 疲勞: 疲勞是肌肉或神經通路因過度使用而暫時無法反應,是身體機能問題。習慣化是中樞神經系統(尤其是大腦)的學習過程,即使感官和運動通路功能正常,反應也會減弱。
- 感官適應: 感官適應發生在感覺器官層面(如眼睛對強光的適應、鼻子對氣味的適應),是外周感受器敏感度的暫時降低。習慣化發生在中樞神經系統層面,涉及對刺激意義的認知評估變化(認為刺激不重要了),即使感覺輸入沒有變化。
- 生物學意義: Habituation 具有重要的生存價值。它允許生物體忽略環境中持續存在但無害的刺激(如時鐘的滴答聲、城市背景噪音),從而将有限的注意力和能量資源集中在新的、可能重要的刺激上(如捕食者的聲音、食物的氣味)。這有助于提高對環境的適應效率。
例子:
- 你搬到一個新家,靠近一條繁忙的鐵路。最初,每次火車經過的巨大聲響都會讓你吓一跳或分散注意力(定向反應)。但幾周後,你幾乎不再注意到火車的聲音——你對火車噪音産生了習慣化。
- 實驗室裡,給海兔(一種海洋軟體動物)的噴水管一個輕柔的觸覺刺激,它會縮回鰓(防禦反應)。如果這個輕柔刺激反複出現,鰓縮回的反應會逐漸減弱直至消失——習慣化。但如果給一個強烈的刺激(如電擊),反應會很強,并且之後輕柔刺激引起的反應也會暫時恢複——去習慣化。
神經機制:
研究表明,習慣化涉及突觸傳遞效率的變化,特别是在感覺神經元與中間神經元或運動神經元之間的連接處。重複刺激可能導緻突觸前神經末梢釋放的神經遞質減少(如鈣離子内流減少),從而使突觸後細胞産生的興奮性電位減小,最終導緻行為反應減弱。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資料
"Habituation" 是一個心理學和行為學領域的術語,指生物體對重複或持續刺激的反應逐漸減弱的過程。以下是詳細解釋:
1.核心定義
- 詞源:源自拉丁語 "habituare"(使習慣),指通過重複接觸刺激而形成習慣性無反應。
- 機制:一種非聯想學習形式,屬于神經系統對無關刺激的過濾機制。
2.心理學中的表現
- 例如:住在鐵路旁的人起初會被火車聲吵醒,但幾周後不再被幹擾。
- 特點:反應減弱是暫時的,若刺激停止一段時間後重現,反應可能恢複(去習慣化)。
3.與適應的區别
- 適應(Adaptation):感官系統對刺激的生理性調整(如進入暗房後視覺敏感度提升)。
- 習慣化:中樞神經系統主動抑制對非威脅性刺激的反應,屬于行為學習。
4.生物學意義
- 幫助動物忽略無關環境刺激,節省能量。
- 實驗案例:海兔(Aplysia)的縮鰓反射研究是經典神經科學模型。
5.日常應用
- 治療:用于脫敏療法,如幫助焦慮症患者逐步適應恐懼源。
- 育兒:嬰兒對家庭噪音的習慣化可改善睡眠質量。
若需具體領域(如神經科學或臨床心理學)的延伸解釋,可提供更多上下文。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