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吉格舞;吉格(一種輕快的舞曲)
n.|jig;吉格舞;吉格(一種輕快的舞曲)
gigue(吉格舞曲)是歐洲巴洛克時期流行的一種快速、節奏鮮明的舞蹈音樂形式,常見于器樂組曲的終章。其名稱源于法語“gigue”(原意為“腿”或“舞蹈動作”),也可能與意大利語“giga”(中古弦樂器)有關。
音樂結構
gigue通常以複調手法創作,采用三拍子(如6/8、12/8或3/8拍),具有跳躍性節奏和連續的三連音型。德國作曲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在《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和《英國組曲》中将其發展為高度對位化的形式。
地域變體
曆史演變
起源于16世紀英國和愛爾蘭的民間舞蹈“jig”,17世紀經歐洲宮廷音樂家改編後進入藝術音樂領域。18世紀後逐漸淡出主流,但在古典主義時期仍可見于部分作曲家的創作中。
音樂學家瑪格麗特·默多克在《巴洛克舞蹈音樂研究》中指出,gigue的節奏模式對後世舞曲(如塔蘭泰拉)産生深遠影響。巴黎音樂學院圖書館藏有17世紀手稿《盧森堡宮舞譜》,詳細記錄了gigue的宮廷舞步與音樂對應關系。
單詞gigue 的含義可從音樂、舞蹈及法語語境多角度解釋,具體如下:
gigue(吉格舞/吉格舞曲)是一種起源于歐洲的輕快舞曲,常見于巴洛克時期的組曲(如巴赫、亨德爾的作品),通常作為組曲的終曲。其特點包括:
在法語中,gigue 還可表示: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音樂作品或語言用法,可參考古典音樂詞典或法語學習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