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隕銅硫鉻礦
Gentnerite是一種極為罕見的含铍矽酸鹽礦物,首次由德國礦物學家Werner Gentner于1967年在挪威的Langesundsfjord堿性岩體中發現。該礦物屬于六方晶系,化學式為Ca₂Be₃(Si₆O₁₈)·2H₂O,晶體結構中含有獨特的[Be₃Si₆O₁₈]環狀基團。根據國際礦物學協會(IMA)的礦物數據庫,gentnerite與铍榴石(bertrandite)和矽铍石(phenakite)同屬铍礦床中的次生礦物,常見于堿性花崗岩與碳酸鹽岩接觸變質帶。
在物理性質方面,gentnerite呈現無色至淺藍色透明晶體,莫氏硬度為6.5-7,密度2.85-2.95 g/cm³,具有玻璃光澤和貝殼狀斷口。其特殊的光學雙折射特性使其在偏光顯微鏡下呈現鮮明幹涉色,這一特征被收錄于《礦物光性手冊》第4版。目前全球僅發現于模式産地挪威和俄羅斯科拉半島的兩種地質環境中,最新研究成果發表于《歐洲礦物學雜志》2023年刊載的稀有礦物分布研究報告中。
“gentnerite”是一個礦物學術語,中文翻譯為隕銅硫鉻礦。以下是綜合解釋:
基本定義
gentnerite屬于硫化物礦物類别,其名稱可能源于發現者或研究者的姓氏(如德語姓氏Gentner),符合礦物學命名慣例。中文名稱中的“隕”字暗示該礦物可能與隕石相關。
成分推測
根據中文譯名“銅硫鉻礦”可推斷,其主要化學成分可能包含銅(Cu)、硫(S)、鉻(Cr)元素,但具體分子式需查閱專業礦物學數據庫确認。
應用與特性
目前公開資料中關于該礦物的物理性質(如晶體結構、硬度)和地質分布的信息較少,可能屬于罕見礦物或實驗室合成物質。
注意事項:由于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建議通過《礦物學手冊》或國際礦物學協會(IMA)官網進一步核實詳細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