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陨铜硫铬矿
Gentnerite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含铍硅酸盐矿物,首次由德国矿物学家Werner Gentner于1967年在挪威的Langesundsfjord碱性岩体中发现。该矿物属于六方晶系,化学式为Ca₂Be₃(Si₆O₁₈)·2H₂O,晶体结构中含有独特的[Be₃Si₆O₁₈]环状基团。根据国际矿物学协会(IMA)的矿物数据库,gentnerite与铍榴石(bertrandite)和硅铍石(phenakite)同属铍矿床中的次生矿物,常见于碱性花岗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变质带。
在物理性质方面,gentnerite呈现无色至浅蓝色透明晶体,莫氏硬度为6.5-7,密度2.85-2.95 g/cm³,具有玻璃光泽和贝壳状断口。其特殊的光学双折射特性使其在偏光显微镜下呈现鲜明干涉色,这一特征被收录于《矿物光性手册》第4版。目前全球仅发现于模式产地挪威和俄罗斯科拉半岛的两种地质环境中,最新研究成果发表于《欧洲矿物学杂志》2023年刊载的稀有矿物分布研究报告中。
“gentnerite”是一个矿物学术语,中文翻译为陨铜硫铬矿。以下是综合解释:
基本定义
gentnerite属于硫化物矿物类别,其名称可能源于发现者或研究者的姓氏(如德语姓氏Gentner),符合矿物学命名惯例。中文名称中的“陨”字暗示该矿物可能与陨石相关。
成分推测
根据中文译名“铜硫铬矿”可推断,其主要化学成分可能包含铜(Cu)、硫(S)、铬(Cr)元素,但具体分子式需查阅专业矿物学数据库确认。
应用与特性
目前公开资料中关于该矿物的物理性质(如晶体结构、硬度)和地质分布的信息较少,可能属于罕见矿物或实验室合成物质。
注意事项:由于搜索结果权威性较低,建议通过《矿物学手册》或国际矿物学协会(IMA)官网进一步核实详细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