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外顯率
基因外顯率(Gene Penetrance)是指特定基因型在群體中表現出預期表型的比例。它反映了攜帶緻病突變或特定基因變異的個體實際發展為相關疾病或性狀的概率,是遺傳學中評估基因變異臨床影響的關鍵指标。
定義與計算
外顯率通常以百分比表示。例如,若某緻病突變攜帶者中80%會發病,則該突變的外顯率為80%。計算公式為:
$$
text{外顯率} = frac{text{表現該基因型對應表型的個體數}}{text{攜帶該基因型的個體總數}} times 100%
$$
不完全外顯(<100%)常見于多因素疾病(如乳腺癌相關BRCA1基因),表明環境或其他基因可能影響表型表達。
類型區分
影響因素
權威參考文獻來源:
注:鍊接有效性需實時驗證,建議通過學術數據庫訪問完整文獻。
“Genepenetrance”應正确拼寫為“gene penetrance”(基因外顯率),是遺傳學中的重要概念,具體解釋如下:
定義
基因外顯率(gene penetrance)指在攜帶某顯性等位基因或隱性純合基因型的個體中,實際表現出對應性狀或表型的比例。簡單來說,即使個體擁有緻病基因,也可能因外顯率不足而不表現出疾病。
計算方式
外顯率可通過以下公式計算:
$$text{外顯率} = frac{text{表現該性狀的個體數}}{text{攜帶顯性等位基因的總人數}} times 100%$$
例如,若100人攜帶某顯性緻病基因,其中70人發病,則外顯率為70%。
影響因素
實例說明
在提到的黑熊白色皮毛案例中,若白色由顯性基因W控制,但并非所有攜帶W的熊都呈現白色,則說明該基因外顯率低于100%。這種不完全外顯現象常見于自然界。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基因相關術語(如“gene”的基礎含義),可參考遺傳學教材或權威數據庫如OMIM(線上人類孟德爾遺傳數據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