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配子體血症
Gametocytemia(配子體血症)是指人體外周血液中存在瘧原蟲配子體的病理狀态,屬于瘧疾感染的重要臨床指标。該術語由"gametocyte"(配子體)和"-emia"(血液狀态)組合構成,特指瘧原蟲在紅細胞内發育至有性生殖階段的形态。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瘧疾防治指南,配子體是瘧原蟲生命周期中唯一具有傳染性的階段,可通過蚊媒傳播給他人。惡性瘧原蟲(Plasmodium falciparum)感染後,配子體通常在無性繁殖期(紅内期)開始後10-14天出現,而間日瘧原蟲(Plasmodium vivax)的配子體則可能在紅内期初期就存在于血液中。
《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研究指出,配子體血症的持續時間直接影響疾病傳播風險。青蒿素類聯合療法(ACTs)可顯著縮短配子體攜帶時間,這也是現代瘧疾治療的重要策略。實驗室診斷主要依靠吉姆薩染色血塗片鏡檢,分子生物學方法如PCR檢測可提高靈敏度。
在流行病學監測中,配子體攜帶者被稱為"無症狀攜帶者",這類人群雖無典型瘧疾症狀,卻是維持瘧疾傳播鍊的關鍵環節。美國疾控中心數據顯示,在瘧疾流行區,約30%的感染者可能長期攜帶配子體而不表現臨床症狀。
根據搜索結果和相關醫學知識,"gametocytemia"(或拼作 gametocytaemia)的詳細解釋如下:
定義
指血液中存在配子母細胞(gametocyte)的病理狀态,常見于瘧疾等寄生蟲感染疾病中。配子母細胞是瘧原蟲生命周期中具有傳染性的階段,可通過蚊蟲叮咬傳播。
詞源分解
相關特征
臨床關聯
該術語主要出現在熱帶醫學文獻中,特别是描述瘧疾患者血檢結果時。不同瘧原蟲種類(如惡性瘧原蟲、間日瘧原蟲)産生的配子母細胞形态特征存在差異。
發音參考
英式發音:[ˌɡæmɪtəsaɪˈtiːmiə]
美式發音:[ˌɡæmɪtoʊsaɪˈtiːmi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