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配子体血症
Gametocytemia(配子体血症)是指人体外周血液中存在疟原虫配子体的病理状态,属于疟疾感染的重要临床指标。该术语由"gametocyte"(配子体)和"-emia"(血液状态)组合构成,特指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发育至有性生殖阶段的形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疟疾防治指南,配子体是疟原虫生命周期中唯一具有传染性的阶段,可通过蚊媒传播给他人。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感染后,配子体通常在无性繁殖期(红内期)开始后10-14天出现,而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的配子体则可能在红内期初期就存在于血液中。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指出,配子体血症的持续时间直接影响疾病传播风险。青蒿素类联合疗法(ACTs)可显著缩短配子体携带时间,这也是现代疟疾治疗的重要策略。实验室诊断主要依靠吉姆萨染色血涂片镜检,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检测可提高灵敏度。
在流行病学监测中,配子体携带者被称为"无症状携带者",这类人群虽无典型疟疾症状,却是维持疟疾传播链的关键环节。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在疟疾流行区,约30%的感染者可能长期携带配子体而不表现临床症状。
根据搜索结果和相关医学知识,"gametocytemia"(或拼作 gametocytaemia)的详细解释如下:
定义
指血液中存在配子母细胞(gametocyte)的病理状态,常见于疟疾等寄生虫感染疾病中。配子母细胞是疟原虫生命周期中具有传染性的阶段,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词源分解
相关特征
临床关联
该术语主要出现在热带医学文献中,特别是描述疟疾患者血检结果时。不同疟原虫种类(如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产生的配子母细胞形态特征存在差异。
发音参考
英式发音:[ˌɡæmɪtəsaɪˈtiːmiə]
美式发音:[ˌɡæmɪtoʊsaɪˈtiːmi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