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vobacterium是什麼意思,flavobacterium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n. 黃杆菌屬;黃質菌屬;産黃菌屬
例句
Flavobacterium indologenes is a gram-negative bacillus widely distributed outdoors.
産吲哚黃杆菌為革蘭染色陰性杆菌,廣泛分布在外環境中。
專業解析
Flavobacterium 是一屬廣泛存在于自然環境中的革蘭氏陰性細菌。其名稱來源于拉丁語,其中 “flavus” 意為“黃色”,反映了該屬細菌在實驗室培養時通常會産生黃色、橙色或橙紅色的類胡蘿蔔素色素。
以下是關于 Flavobacterium 屬的詳細解釋:
-
基本特征與分類:
- 形态: 呈杆狀,通常為細長形,有時可呈絲狀。不形成芽孢,無鞭毛(不運動)或具有滑動運動能力。
- 革蘭氏染色: 革蘭氏陰性。
- 代謝: 化能異養菌,需氧呼吸代謝。它們能夠分解多種複雜的有機物質,特别是蛋白質和多糖(如幾丁質、纖維素)。
- 系統發育: 屬于拟杆菌門(Bacteroidetes)黃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隨着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該屬的分類經曆了較大的修訂,許多原先歸類于此的菌種已被重新劃分到其他屬(如 Chryseobacterium, Elizabethkingia, Myroides 等),使得現存的 Flavobacterium 屬定義更為嚴格。
-
生态分布與栖息地:
- Flavobacterium 在自然界中分布極其廣泛,常見于各種淡水環境(如湖泊、河流、溪流、池塘)、土壤(尤其是潮濕土壤)、污水處理系統以及一些海洋環境中。
- 它們在水生生态系統的物質循環(特别是降解有機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參與幾丁質、蛋白質、脂肪和多糖的分解。
- 部分種類是魚類的重要病原菌,可引起淡水魚和海水魚的細菌性冷水病(Bacterial Cold Water Disease, BCWD)和柱狀病(Columnaris Disease),對水産養殖業造成經濟損失。
-
生理與生化特性:
- 色素産生: 産生類胡蘿蔔素色素(如 zeaxanthin, flexirubin)是其顯著特征,菌落顔色常為黃色、橙色或橙紅色。Flexirubin 是一種僅在拟杆菌門某些成員中發現的特殊色素。
- 溫度適應性: 大多數是嗜冷或耐冷菌,在較低溫度(如 15-25°C)下生長良好,有些種類甚至能在接近冰點的溫度下生長。這解釋了它們為何在冷水中(如冷水魚養殖環境)能成為優勢菌或病原菌。
- 酶活性: 能産生多種胞外酶,如蛋白酶、脂肪酶、幾丁質酶、澱粉酶等,這是它們降解複雜有機物的基礎。
- 營養需求: 對營養要求相對複雜,在實驗室培養時通常需要富含有機物的培養基。
-
重要性:
- 環境作用: 作為重要的分解者,在碳、氮等營養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中不可或缺,尤其在淡水生态系統中。
- 水産病害: 某些種類(如 Flavobacterium psychrophilum, Flavobacterium columnare)是重要的魚類病原體,引起高死亡率的疾病。
- 生物技術潛力: 由于其嗜冷特性及産生的各種酶(如低溫蛋白酶、幾丁質酶),在生物技術領域(如洗滌劑工業、廢物處理、生物轉化)具有潛在應用價值。
- 食品安全: 部分種類可能存在于食品加工環境(特别是冷藏環境和水産相關環節),雖然通常不認為是主要的食源性病原體,但其存在可能與食品腐敗有關。
權威參考資料:
- 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s of Archaea and Bacteria: 這是細菌分類學的權威參考書,提供了 Flavobacterium 屬及其成員的詳細分類學描述、特征和系統發育信息。 (經典教材)
- NCBI Taxonomy Database: 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的分類數據庫提供了 Flavobacterium 屬最新的分類框架、物種列表以及相關的基因組信息。 (數據庫:https://www.ncbi.nlm.nih.gov/Taxonomy/Browser/wwwtax.cgi?name=Flavobacterium)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IJSEM): 該期刊是細菌新種描述和分類學修訂的官方出版物,包含大量關于 Flavobacterium 新種發現和分類地位變更的研究論文。 (學術期刊)
- Bernardet, J.-F., & Bowman, J. P. (2006). The genus Flavobacterium. InThe Prokaryotes (Vol. 7, pp. 481–531). Springer. 這是一篇關于 Flavobacterium 屬的經典綜述文章,詳細介紹了其曆史、分類、生态、生理和緻病性。 (學術專著章節)
網絡擴展資料
Flavobacterium(中文譯名:黃質菌屬/産黃菌屬/黃杆菌屬)是細菌分類學中的一個屬名,其核心特征和相關信息如下:
一、基本定義
該詞由拉丁詞根"flavus"(黃色)和"bacterium"(細菌)組成,指代一類能産生黃色素的革蘭氏陰性杆菌。
二、生物學特性
-
形态特征
杆狀細菌,部分菌株無鞭毛,部分具有運動能力。
-
生理特性
- 需氧或兼性厭氧
- 廣泛分布于自然環境(如土壤、淡水、海水)
- 部分菌株可分解有機物(如解污泥黃杆菌Flavobacterium luticocti)
-
色素特征
因産生類胡蘿蔔素等黃色素而得名,菌落常呈黃色或橙色。
三、醫學相關性
- 緻病性:某些菌種(如Flavobacterium psychrophilum)是魚類或人類的條件性病原菌。
- 應用研究:肝素黃杆菌(Flavobacterium heparinum)被用于研究菌種保護技術。
四、分類注釋
該屬目前包含至少10個有效種,分類學上屬于黃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在中文文獻中,"黃杆菌屬"是最常見的譯名。
注:如需具體菌種信息(如Flavobacterium sp.),建議查閱微生物分類數據庫或專業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