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ult tree analysis是什麼意思,fault tree analysis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計] 故障樹分析法
例句
This program is suited for the fault tree analysis of fuze.
該程式在引信故障樹分析中起一定的指導作用。
Fault tree analysis is used to analyse the high arch dam risk.
利用故障樹分析法對高拱壩進行風險分析。
The fault tree analysis method was introduced to cope with this problem.
提出用故障樹形圖分析法來分析機器人安全性。
The third chapter introduces the fault diagnosis based on the fault tree analysis.
第三章論述了基于故樟樹分析法的故障診斷;
Through study of Fault Tree Analysis(FTA) method, a rational model is established.
文章通過事故樹分析(FTA)方法的研究,建立一個合理的模型。
專業解析
故障樹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 FTA)是一種系統化的、演繹式的失效分析方法,主要用于識别系統故障發生的根本原因及其組合邏輯關系。它采用樹狀邏輯圖的形式,從最不希望發生的系統級故障事件(頂事件)出發,逐層向下追溯導緻該事件發生的所有可能原因(中間事件),直至追溯到最基本的、無需再分解的失效原因(底事件或基本事件)。
核心原理與步驟:
- 定義頂事件: 明确需要分析的系統級故障或不期望事件,例如“核電站反應堆失控”、“飛機起落架無法放下”。
- 構建邏輯樹: 使用邏輯門(主要是“與門”和“或門”)将頂事件與導緻它的次級事件(中間事件或底事件)連接起來。
- 與門 (AND Gate): 表示所有輸入事件同時發生時,輸出事件才發生。
- 或門 (OR Gate): 表示任何一個輸入事件發生時,輸出事件就發生。
- 向下分解: 對每個中間事件繼續進行分解,直到所有分支都終止于底事件(如元件失效、人為操作失誤、環境因素等)。
- 定性分析: 識别導緻頂事件發生的所有最小割集(Minimal Cut Sets)。最小割集是指能夠導緻頂事件發生的最小數量的底事件的組合(通常用布爾代數簡化求得)。
- 定量分析(可選): 若已知底事件發生的概率,可計算頂事件發生的概率、系統可靠度等指标,評估風險等級。
主要目的與應用:
- 識别系統薄弱環節: 找出導緻系統故障的關鍵路徑和關鍵元件。
- 評估系統可靠性/安全性: 定量計算故障概率,評估風險。
- 指導系統設計改進: 在設計階段預測潛在故障,優化冗餘設計、容錯機制。
- 輔助事故調查: 追溯複雜系統事故的根本原因。
- 制定維護策略: 針對關鍵部件制定預防性維護計劃。
- 廣泛應用于: 航空航天、核電、化工、軌道交通、醫療設備等安全關鍵領域。
關鍵優勢:
- 直觀清晰: 以圖形化方式展示故障因果關系,易于理解。
- 系統全面: 能識别單一故障和組合故障模式。
- 邏輯嚴謹: 基于布爾代數,分析過程具有數學基礎。
- 支持決策: 為設計改進、風險管理和資源分配提供依據。
權威參考來源:
- 國際電工委員會 (IEC): IEC 61025 标準《故障樹分析 (FTA)》是專門規範FTA方法的國際标準,詳細定義了符號、規則和分析流程。 (來源:IEC 61025)
- 美國核管理委員會 (NRC): NRC在其核安全監管中廣泛使用FTA,并發布相關導則和技術文件,如NUREG-0492《故障樹手冊》。 (來源:NUREG-0492)
-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NASA): NASA在其系統工程手冊和可靠性分析指南中詳細闡述了FTA在航天任務中的應用,确保任務安全。 (來源:NASA系統工程手冊)
- 波音公司: 在商用飛機設計和安全評估中,FTA是核心工具之一,用于滿足嚴格的適航要求。 (來源:波音公司安全工程實踐)
- 學術文獻: 大量可靠性工程、系統工程、安全工程領域的教科書和學術論文對FTA的理論基礎和應用案例進行了深入探讨。 (來源:可靠性工程領域學術期刊如《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
網絡擴展資料
故障樹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FTA)是一種系統化的風險評估方法,主要用于識别和評估導緻系統故障的潛在原因及其邏輯關系。以下是詳細解析:
1.基本概念
- 定義:通過樹狀邏輯圖,從頂層故障事件(如設備失效)向下逐層分解,追溯至底層基本事件(如元件故障、人為錯誤)。
- 核心元素:
- 頂事件:需分析的最終系統故障(如“核反應堆失控”)。
- 中間事件:由邏輯門連接的次級事件(如“冷卻系統失效”)。
- 底事件:無法再分解的基本原因(如“傳感器故障”)。
2.邏輯結構與符號
- 邏輯門:
- 與門(AND Gate):所有子事件同時發生才會觸發上級事件,概率公式為 $P = prod_{i=1}^n P_i$。
- 或門(OR Gate):任一子事件發生即觸發上級事件,概率公式為 $P = 1 - prod_{i=1}^n (1-P_i)$。
- 事件符號:
- 矩形代表需進一步分解的事件,圓形表示底事件,菱形表示未完全分析的事件。
3.應用場景
- 工業安全:核電站、化工廠的故障預防。
- 航空航天:火箭發射系統的可靠性分析。
- 醫療設備:确保關鍵設備(如呼吸機)的失效模式可控。
4.實施步驟
- 定義頂事件及系統邊界。
- 構建故障樹,逐層分解事件。
- 定性分析(識别最小割集)與定量分析(計算發生概率)。
- 提出改進措施(如冗餘設計、定期維護)。
5.優缺點
- 優勢:結構化分析、可視化邏輯、支持概率計算。
- 局限:複雜系統建模耗時,依賴底層數據的準确性。
若需具體案例分析或公式推導,可進一步說明場景需求。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