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ult tree analysis是什么意思,fault tree analysis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常用词典
[计] 故障树分析法
例句
This program is suited for the fault tree analysis of fuze.
该程序在引信故障树分析中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Fault tree analysis is used to analyse the high arch dam risk.
利用故障树分析法对高拱坝进行风险分析。
The fault tree analysis method was introduced to cope with this problem.
提出用故障树形图分析法来分析机器人安全性。
The third chapter introduces the fault diagnosis based on the fault tree analysis.
第三章论述了基于故樟树分析法的故障诊断;
Through study of Fault Tree Analysis(FTA) method, a rational model is established.
文章通过事故树分析(FTA)方法的研究,建立一个合理的模型。
专业解析
故障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 FTA)是一种系统化的、演绎式的失效分析方法,主要用于识别系统故障发生的根本原因及其组合逻辑关系。它采用树状逻辑图的形式,从最不希望发生的系统级故障事件(顶事件)出发,逐层向下追溯导致该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原因(中间事件),直至追溯到最基本的、无需再分解的失效原因(底事件或基本事件)。
核心原理与步骤:
- 定义顶事件: 明确需要分析的系统级故障或不期望事件,例如“核电站反应堆失控”、“飞机起落架无法放下”。
- 构建逻辑树: 使用逻辑门(主要是“与门”和“或门”)将顶事件与导致它的次级事件(中间事件或底事件)连接起来。
- 与门 (AND Gate): 表示所有输入事件同时发生时,输出事件才发生。
- 或门 (OR Gate): 表示任何一个输入事件发生时,输出事件就发生。
- 向下分解: 对每个中间事件继续进行分解,直到所有分支都终止于底事件(如元件失效、人为操作失误、环境因素等)。
- 定性分析: 识别导致顶事件发生的所有最小割集(Minimal Cut Sets)。最小割集是指能够导致顶事件发生的最小数量的底事件的组合(通常用布尔代数简化求得)。
- 定量分析(可选): 若已知底事件发生的概率,可计算顶事件发生的概率、系统可靠度等指标,评估风险等级。
主要目的与应用:
- 识别系统薄弱环节: 找出导致系统故障的关键路径和关键元件。
- 评估系统可靠性/安全性: 定量计算故障概率,评估风险。
- 指导系统设计改进: 在设计阶段预测潜在故障,优化冗余设计、容错机制。
- 辅助事故调查: 追溯复杂系统事故的根本原因。
- 制定维护策略: 针对关键部件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
- 广泛应用于: 航空航天、核电、化工、轨道交通、医疗设备等安全关键领域。
关键优势:
- 直观清晰: 以图形化方式展示故障因果关系,易于理解。
- 系统全面: 能识别单一故障和组合故障模式。
- 逻辑严谨: 基于布尔代数,分析过程具有数学基础。
- 支持决策: 为设计改进、风险管理和资源分配提供依据。
权威参考来源:
- 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IEC 61025 标准《故障树分析 (FTA)》是专门规范FTA方法的国际标准,详细定义了符号、规则和分析流程。 (来源:IEC 61025)
- 美国核管理委员会 (NRC): NRC在其核安全监管中广泛使用FTA,并发布相关导则和技术文件,如NUREG-0492《故障树手册》。 (来源:NUREG-0492)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NASA在其系统工程手册和可靠性分析指南中详细阐述了FTA在航天任务中的应用,确保任务安全。 (来源:NASA系统工程手册)
- 波音公司: 在商用飞机设计和安全评估中,FTA是核心工具之一,用于满足严格的适航要求。 (来源:波音公司安全工程实践)
- 学术文献: 大量可靠性工程、系统工程、安全工程领域的教科书和学术论文对FTA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案例进行了深入探讨。 (来源:可靠性工程领域学术期刊如《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
网络扩展资料
故障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FTA)是一种系统化的风险评估方法,主要用于识别和评估导致系统故障的潜在原因及其逻辑关系。以下是详细解析:
1.基本概念
- 定义:通过树状逻辑图,从顶层故障事件(如设备失效)向下逐层分解,追溯至底层基本事件(如元件故障、人为错误)。
- 核心元素:
- 顶事件:需分析的最终系统故障(如“核反应堆失控”)。
- 中间事件:由逻辑门连接的次级事件(如“冷却系统失效”)。
- 底事件:无法再分解的基本原因(如“传感器故障”)。
2.逻辑结构与符号
- 逻辑门:
- 与门(AND Gate):所有子事件同时发生才会触发上级事件,概率公式为 $P = prod_{i=1}^n P_i$。
- 或门(OR Gate):任一子事件发生即触发上级事件,概率公式为 $P = 1 - prod_{i=1}^n (1-P_i)$。
- 事件符号:
- 矩形代表需进一步分解的事件,圆形表示底事件,菱形表示未完全分析的事件。
3.应用场景
- 工业安全:核电站、化工厂的故障预防。
- 航空航天:火箭发射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 医疗设备:确保关键设备(如呼吸机)的失效模式可控。
4.实施步骤
- 定义顶事件及系统边界。
- 构建故障树,逐层分解事件。
- 定性分析(识别最小割集)与定量分析(计算发生概率)。
- 提出改进措施(如冗余设计、定期维护)。
5.优缺点
- 优势:结构化分析、可视化逻辑、支持概率计算。
- 局限:复杂系统建模耗时,依赖底层数据的准确性。
若需具体案例分析或公式推导,可进一步说明场景需求。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