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bism是什麼意思,fabism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n. 蠶豆病;豆中毒
專業解析
Fabism(蠶豆病)是一種由食用蠶豆或吸入蠶豆花粉引發的急性溶血性貧血,屬于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症(G6PD缺乏症)的嚴重臨床表現。該病具有遺傳性,主要影響紅細胞功能,導緻溶血危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病理機制
-
G6PD酶缺乏
患者因X染色體連鎖的基因突變,導緻紅細胞内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活性降低。此酶是磷酸戊糖途徑的關鍵催化劑,負責生成還原型輔酶Ⅱ(NADPH),維持谷胱甘肽的還原狀态,保護紅細胞免受氧化損傷。
-
氧化應激觸發溶血
蠶豆中的天然成分(如蠶豆嘧啶、異尿咪和伴蠶豆嘧啶核苷)具有強氧化性。當G6PD缺乏者攝入蠶豆後,這些物質引發紅細胞内活性氧(ROS)積累,導緻血紅蛋白變性形成海因茨小體(Heinz bodies),最終使紅細胞破裂溶解。
二、臨床表現
- 急性溶血症狀:通常在食用蠶豆後24-48小時内出現,包括黃疸、血紅蛋白尿(醬油色尿)、蒼白、乏力,嚴重者可緻急性腎衰竭或休克。
- 其他表現:部分患者伴有發熱、腹痛、嘔吐,嬰幼兒可能出現嗜睡或驚厥。
- 人群特征:多見于男性(因X連鎖隱性遺傳),常見于地中海、非洲、亞洲等G6PD缺乏高發地區。
三、流行病學與遺傳特點
- 地域分布:高發于中國南方(如廣東、廣西)、地中海沿岸、中東及東南亞。
- 遺傳模式:基因位于Xq28,男性發病率顯著高于女性;女性攜帶者可能表現輕微症狀。
- 發病率:全球約4億人受累,中國南方部分地區攜帶率高達5-10%。
四、診斷與治療
-
診斷方法
- 實驗室檢查:G6PD活性測定(确診金标準)、高鐵血紅蛋白還原試驗。
- 基因檢測:識别G6PD基因突變(如G6PD A⁻、G6PD Mediterranean型)。
-
治療原則
- 急性期:立即停食蠶豆,重症需輸血、補液堿化尿液,防治腎衰竭。
- 長期管理:避免蠶豆制品、磺胺類藥物等氧化性物質;新生兒篩查可早期幹預。
五、預防與公共衛生意義
- 高危人群篩查:在流行區域推行新生兒G6PD檢測,如中國已納入部分省市免費篩查項目。
- 患者教育:提供禁忌食物/藥物清單(如蠶豆、萘丸、抗瘧藥伯氨喹)。
- 研究進展:基因療法探索尚在早期階段,當前以預防為主。
權威參考來源
- 《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症診治專家共識》(中華血液學雜志)
- WHO G6PD缺乏症臨床指南(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美國血液學會(ASH)遺傳性溶血性貧血指南
- OMIM數據庫:G6PD基因條目(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
網絡擴展資料
Fabism(蠶豆病)是英語中對一種遺傳性溶血性貧血疾病的專業術語,其核心含義如下:
1.定義與病因
Fabism 指因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 導緻的急性溶血反應,患者接觸蠶豆、蠶豆制品或花粉後可能發病。其機制是G6PD缺陷使紅細胞無法抵抗氧化損傷,最終破裂引發貧血。
2.臨床表現
常見症狀包括黃疸、血紅蛋白尿(醬油色尿)、乏力、發熱等,嚴重時可導緻急性腎衰竭。多發于4歲以下兒童,男性比例顯著高于女性(約7:1)。
3.流行病學特征
主要流行于中國南方地區,如廣東、廣西、四川、台灣等,與當地飲食習慣和遺傳因素相關。
4.語言與發音
- 英語拼寫:Fabism(或Favism)
- 音标:英式發音 /ˈfæbɪzəm/,美式發音 /ˈfæbɪzəm/。
5.預防與治療
避免接觸蠶豆及相關制品是關鍵。急性期需及時就醫,通過補液、輸血等方式控制溶血進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病例數據或治療細節,可參考權威醫學文獻(如來源的臨床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