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bism是什么意思,fabism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常用词典
n. 蚕豆病;豆中毒
专业解析
Fabism(蚕豆病)是一种由食用蚕豆或吸入蚕豆花粉引发的急性溶血性贫血,属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缺乏症)的严重临床表现。该病具有遗传性,主要影响红细胞功能,导致溶血危象。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病理机制
-
G6PD酶缺乏
患者因X染色体连锁的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降低。此酶是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催化剂,负责生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维持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保护红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
氧化应激触发溶血
蚕豆中的天然成分(如蚕豆嘧啶、异尿咪和伴蚕豆嘧啶核苷)具有强氧化性。当G6PD缺乏者摄入蚕豆后,这些物质引发红细胞内活性氧(ROS)积累,导致血红蛋白变性形成海因茨小体(Heinz bodies),最终使红细胞破裂溶解。
二、临床表现
- 急性溶血症状:通常在食用蚕豆后24-48小时内出现,包括黄疸、血红蛋白尿(酱油色尿)、苍白、乏力,严重者可致急性肾衰竭或休克。
- 其他表现:部分患者伴有发热、腹痛、呕吐,婴幼儿可能出现嗜睡或惊厥。
- 人群特征:多见于男性(因X连锁隐性遗传),常见于地中海、非洲、亚洲等G6PD缺乏高发地区。
三、流行病学与遗传特点
- 地域分布:高发于中国南方(如广东、广西)、地中海沿岸、中东及东南亚。
- 遗传模式:基因位于Xq28,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女性携带者可能表现轻微症状。
- 发病率:全球约4亿人受累,中国南方部分地区携带率高达5-10%。
四、诊断与治疗
-
诊断方法
- 实验室检查:G6PD活性测定(确诊金标准)、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 基因检测:识别G6PD基因突变(如G6PD A⁻、G6PD Mediterranean型)。
-
治疗原则
- 急性期:立即停食蚕豆,重症需输血、补液碱化尿液,防治肾衰竭。
- 长期管理:避免蚕豆制品、磺胺类药物等氧化性物质;新生儿筛查可早期干预。
五、预防与公共卫生意义
- 高危人群筛查:在流行区域推行新生儿G6PD检测,如中国已纳入部分省市免费筛查项目。
- 患者教育:提供禁忌食物/药物清单(如蚕豆、萘丸、抗疟药伯氨喹)。
- 研究进展:基因疗法探索尚在早期阶段,当前以预防为主。
权威参考来源
-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诊治专家共识》(中华血液学杂志)
- WHO G6PD缺乏症临床指南(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美国血液学会(ASH)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指南
- OMIM数据库:G6PD基因条目(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
网络扩展资料
Fabism(蚕豆病)是英语中对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疾病的专业术语,其核心含义如下:
1.定义与病因
Fabism 指因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 导致的急性溶血反应,患者接触蚕豆、蚕豆制品或花粉后可能发病。其机制是G6PD缺陷使红细胞无法抵抗氧化损伤,最终破裂引发贫血。
2.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包括黄疸、血红蛋白尿(酱油色尿)、乏力、发热等,严重时可导致急性肾衰竭。多发于4岁以下儿童,男性比例显著高于女性(约7:1)。
3.流行病学特征
主要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如广东、广西、四川、台湾等,与当地饮食习惯和遗传因素相关。
4.语言与发音
- 英语拼写:Fabism(或Favism)
- 音标:英式发音 /ˈfæbɪzəm/,美式发音 /ˈfæbɪzəm/。
5.预防与治疗
避免接触蚕豆及相关制品是关键。急性期需及时就医,通过补液、输血等方式控制溶血进展。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病例数据或治疗细节,可参考权威医学文献(如来源的临床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