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氣象] 厄爾尼諾現象(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表面溫度偶爾增暖的現象)
The most recent powerful El Nino caused damage worth $36 billion around the globe.
最近一次強大的厄爾尼諾現象在全球造成了價值360億美元的損失。
If you look at how El Nino affects all the nations around the Pacific Rim, Australia is often thought of prominently in that regard.
如果你觀察一下厄爾尼諾現象是如何影響環太平洋地區的所有國家,澳大利亞經常被認為是這方面的突出代表。
The regional model successfully simulates key features of the region's present-day cloud fields, including the observed response of clouds to El Nino.
區域模型成功地模拟了該區域當今雲場的關鍵特性,包括觀測到的雲區對厄爾尼諾現象的反應。
Caused by a major El nino event.
由于一次重大的厄爾尼諾事件而造成。
El Nino usually lasts for about 18 months.
厄爾尼諾現象通常會持續18個月。
El Niño(西班牙語發音:/el ˈniɲo/,近似“埃爾尼尼奧”)是一種周期性氣候現象,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詞源與名稱由來
該詞源自西班牙語,意為“聖嬰”或“小男孩”,因該現象通常始于聖誕節前後。漁民最早用此描述秘魯和厄瓜多爾沿岸異常暖流,後擴展為全球性氣候術語。
科學定義
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域海水溫度異常持續變暖(高于常年0.5℃以上),通常伴隨大氣環流變化,與南方濤動合稱ENSO(厄爾尼諾-南方濤動)。其反向現象稱為拉尼娜(La Niña,意為“小女孩”)。
主要影響
通過改變大氣環流導緻全球氣候異常,例如:
發生周期
每3-7年出現一次,持續9-12個月,強事件可影響超過2年。最近一次強厄爾尼諾發生于2023-2024年。
補充說明
該現象最早由南美漁民發現,現代監測手段包括衛星觀測、海洋浮标陣列等。其形成機制涉及沃克環流減弱、信風減弱等複雜海洋-大氣相互作用。
注:發音要點:西班牙語中“ñ”發[ɲ]音(類似漢語“捏”的聲母),重音在第二音節。
El Niño是指熱帶太平洋氣候現象,通常發生在每3-7年一次,會導緻全球氣候變化。下面将對El Niño這個單詞進行詳細解釋。
El Niño通常用于描述熱帶太平洋地區的氣候現象。在科學研究和新聞報道中經常出現。它可以用作名詞或形容詞,如“El Niño事件”或“El Niño影響”。
El Niño是指太平洋赤道地區海洋表面溫度變暖,導緻全球氣候變化的現象。通常持續幾個月至一年左右。在這個現象中,大氣和海洋之間的相互作用會發生變化,影響全球氣候。 El Niño事件可能會導緻洪水、幹旱、飓風等極端天氣事件。
【别人正在浏覽】